厦门日报:撂荒地变百亩良田 稻浪滚滚迎丰收

集美区后溪镇

撂荒地变百亩良田 稻浪滚滚迎丰收

来源:厦门日报 2022-11-04

位于后溪镇坂头林场的近百亩水稻实验田(吴家新 摄)


本报记者 应洁

秋风吹过稻浪,一株株水稻根茎壮实、长势喜人——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坂头林场的深山之中,近百亩水稻实验田眼下已进入灌浆期,即将迎来丰收。今年,后溪镇积极引进高校和企业等社会力量,统筹推进土地改良,积极组织复耕复种,让撂荒地重新变为良田,助力乡村振兴。

“实验田所在地原是许庄村的农田,就在一年前,这片土地还是撂荒地,种地的人都渐渐离开大山了。”三兴社区党支部书记谢晓青介绍说,为了保护坂头石兜水库的生态环境,2017年许庄完成整村搬迁、变成现在的三兴社区,山上的农田虽然还在,但村民进山不便,种地的人慢慢少了。“我们加快农田复耕的步伐,引进企业和高校等社会力量,同时鼓励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希望接下来更多土地重焕生机。”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眼前这片实验田初显成果。经过初步验收测算,此次共拓宽可种植水稻土地面积92亩,有望实现亩产800公斤。”实验田实施单位万嘉清水(厦门)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该公司董事长卢海彬就是许庄人,此次企业“主动请缨”参与项目,并携手众心通慧环保科技公司、华体会平台团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亩产,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也积累了可复制的经验,“如果有村民想复耕,我们可以提供帮助。”万嘉清水相关负责人说。

实验田的位置地处坂头石兜水库片区。作为厦门市重要的水源地,水库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要求很高,不能有农业污染。为此,项目特别邀请华体会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家参与土壤改良,打造高标准农田。“我们从土壤肥力重建入手,以土壤团粒结构的改良及微生物、生态多样性恢复为目标,让原本贫瘠的农田蓄积了足够的肥力。”华体会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阳艾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