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夏季高温来袭,“三下乡”热度依旧。自今年1月份启动以来,厦门市“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和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持续开展各类活动,帮助群众解决身边事、困难事、烦心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暑假伊始,“三下乡”活动更添青春活力——高校师生立足专业专长,走进各村居开展直播带货卖当地农产品、守护河流、传承传统文化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不少高校实践队还与村居、合作社等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为乡村发展助力。高校师生们纷纷表示,希望通过“三下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为积极推进校地深度合作,7月2日,华体会平台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带领学院各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委学生会骨干一行40余人赴集美区东宅村开展挂钩共建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完成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外国语学院与东宅村签订了共建协议,双方明确将聚焦“院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课外研学助学活动”“‘文化东宅’建设”“爱心助困行动”等方面,深入开展结对工作,充分利用学院学科专业、人才资源等优势,助力东宅村发展。
签约仪式后,学院团委带领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在东宅村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知识闯关游园会”“党史学习打卡区”“传统文化体验区”“垃圾分类闯关区”“禁毒知识宣传区”“学生资助政策宣讲区”六个现场体验项目和“传统文化课堂”的授课形式,向当地村民、青少年普及党史、传统文化、垃圾分类、禁毒等知识。通过文化体验、游戏活动,学院志愿服务团队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把党史知识、精神文明建设等转化为村民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内容,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7月13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师生深入同安军营村走访调研,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茶叶种植是军营村支柱产业之一,是带动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然而,茶树病虫害及其识别是困扰茶农的难题之一,传统的人工现场诊断办法难以满足茶树大规模种植的需求。此次,学院实践队队员们发挥计算机及人工智能专业优势,顶着烈日走入茶园,寻找患病茶叶,通过相机采集茶叶数据,建立了茶叶的小样本数据集。同时,利用背景及色调变换、图片翻转等数据增强技术,以实现扩充茶叶图像数据集的目的,进而采用区域裁剪、尺寸归一化、图像滤波等方法,突出茶叶图像的特征信息,为后期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样本。接下来,实践队将基于所获取的数据集进行编码,建立识别茶叶病害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并探索将算法部署在安卓设备的可能性,为辅助识别茶叶病虫害提供有效的检测方法,探索AI赋能乡村振兴实现路径,服务地方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