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道我校专业群建设对接厦门产业发展

立德树人 应用型高校建设迈大步

来源:福建日报 2022-07-25

本报记者 张颖 陈旻

……

更精更优,高校转型勠力登峰

去年,闽江学院增列为全省第九所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些高校正示范引领全省应用型高校建设向体系化、内涵化发展。

——以需求促专业结构调整,更加主动地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9所高校共增设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60个,改造传统专业27个,撤销和停招社会需求持续走低、发展后劲不足的专业29个。

其中,福建工程学院以“求新、求优、求特”为目标进行专业体系建设,新增智慧交通、数字经济等专业,71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8个省级专业集群,对接我省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数字福建、美丽乡村建设等产业。

在华体会平台,专业群可以看到厦门产业发展的影子:新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服务厦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开设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城市管理等专业,助力厦门打造“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深化产教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9所高校实施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项目8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66项。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近千门,共同编写教材近200本,建设教学案例库数百个;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千余个,吸纳企业资金或设备等投入数亿元。

福州市长乐区是全国闻名的纺织原料生产基地,作为长乐区唯一一所高校,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与当地10余家纺织企业展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培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共同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福建工程学院在全国同类高校率先探索建设产业学院、工程师实验班,“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推进服务广度深度,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三明学院与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一批引领性强、辐射面广的应用平台应运而生。其中,闽光学院与“三钢”合作,聚焦钢铁高端智能发展,研发钢铁行业首台“基于机器视觉的砂轮片在线自动更换”系统,以及堆钢智能监测系统、棒材齐头视觉辅助系统等技术,预计能为企业增产30多亿元。

龙岩学院成立古田乡村振兴学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新增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及社会服务等项目187项,助力苏区经济振兴。

目前,全省31所本科高校、143个应用型专业群参与转型试点,参与试点转型的高校占81.6%,参与转型的专业点占50%左右;如今,我省再次吹响“集结号”,展开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升级新路线图——

聚焦“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领域,首批立项建设21个育人成效显著、区域产业特色鲜明、产学研用联动深入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打破校际壁垒,强化高校间人才、教学、科研等要素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构建高水平学科,打造学科高地。日前,我省宣布组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种业、基础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等7个基础学科联盟,以及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4个应用学科联盟。

省教育厅厅长林和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闽江学院的重要讲话既体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更指明了广大地方高校的办学方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使命,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关键核心在于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更加主动地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才能永葆办学活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才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