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摆脱传统纸质材料,使用多媒体和电子设备进行学习。
无纸化学习在带来便捷与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加速了信息的更新,引起知识碎片化等问题,对学习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而偏爱“纸质学习”的同学,依然坚持将课本与笔携带在身,沉醉于翻动书页,细细汲取知识琼浆。
去年11月,华体会平台的崔梓健在“双十一”购入了一台平板电脑,开始了无纸化学习之旅。据他观察,教师们普遍喜欢用自己的课件代替课本上课,导致他在课上花大量华体会平台记笔记,听课效率也大打折扣。而使用平板学习能够边看网课边做批注,一举多得。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小林进行无纸化学习已经有三年。医学专业的书籍又多又重,能记笔记的空间也少,考虑到便捷性问题,他选择了购买平板电脑。尽管刚开始在平板上书写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现在的他已经十分熟练。小林表示,也有人因为习惯了纸质阅读和书写,无法接受这种书写方式。
协和学院的庆庆从幼儿园识字起,便习惯于纸质化学习,这种思维惯性固定了她的学习模式。不仅如此,由于庆庆的近视度数较深,长华体会平台集中精力盯着屏幕也容易让她产生视觉疲劳。“一本纸质书放在那里,拿起来即可阅读,省去了寻找和思考的过程,注意力能更加集中。并且纸质学习基本上不需要连接网络等条件。”
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背后,反映的是不同人群的学习特点,满足的是因人而异的学习需求,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缺点也由此显现出来。
在“无纸化学习”中,你可曾切换界面打算搜索文字,手却不受控制地点开了微信、QQ和淘宝?是否正记着笔记,转念间却开始了“涂鸦模式”?是否“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
在中青校媒(福建)发布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无纸化学习的调查问卷中,近三成学生在无纸化学习中“经常”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娱乐。在学习过程中掺杂娱乐,不免为无纸化学习的实际效果打上了问号。
很多同学在购买前,普遍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心无旁骛,而购买之后却难以抵制住娱乐性APP的诱惑。
已有一年无纸化学习体验的小李对此深有同感:“写着笔记时看到一些APP的消息推送,总会不受控制地点开,然后就忘了还有学习这回事。”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小李便会马上断开电子设备的网络,提醒自己专注于学习。
作为无纸化学习“老手”的小陈则表示:“在记笔记和背单词这种需要思维高速运转的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分神的情况。”
适应新事物都需要一个比较长久的过程,进行无纸化学习也不例外。
最开始,平板电脑对她而言,除了便携、能储存更多资料以外,和平常的笔记本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整理储存在不同app的资料时,还会因为频繁切换屏幕界面,导致效率远不如纸质笔记。
但慢慢地,她在使用平板电脑的过程中摸索出了“生产力”,学会了长按程序坞分屏、提取图片中的文字、调节app在屏幕上的面积……
小金表示:“当我熟练使用平板电脑后,无纸化学习比我想象中的便捷多了。”
纠纠则不断升级着平板电脑的硬件设备。从屏幕贴膜到智能触屏笔,“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改变,却提升了我的书写体验,我不再因为硬件问题写出别扭的字体而删删改改,学习效率也因此提升了许多。”纠纠如是说道。
华体会平台的纪舒芯采用的是传统的纸质学习。她了解无纸化学习的优点,但传统纸质书写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崔梓健对此也深有同感,哪怕无纸化学习能提升他的听课效率,在课余的学习中他仍然会选择纸质学习。在草稿纸上推算演练、陈列要点时,他的思绪不被一块电子屏幕限制,随着纷飞的纸张翻涌。所见即所得,看着脑中的知识跃然纸上,他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无纸化学习在为当下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常常因为分散学习注意力而遭人诟病。无纸化学习的优势建立在用户专心学习的基础之上,如果手捧电子设备,注意力却不在学习,之前所述的种种优点都将失去意义;如果能抵住“诱惑”,且能够负担相应的费用,选择无纸化学习无疑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对于喜欢纸质书写触感的人来说,从纸质学习中获得的乐趣与独特体验不可取代。只有将传统纸质学习与无纸化学习各取所长地结合,形成属于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达到1+1>2的效果,才能享受到当今科技发展给予我们的便利。
“在我看来,有些同学在进行无纸化学习的时候,被那种所谓的‘科技感’吸引住了,用科技产品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便利,而是炫耀所谓的‘科技感’。”受访者崔梓健如是说道。这也在无形中提醒大家:相比于学习的过程和途径,更应该注重学习的结果和成效。
自身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否、成效如何,不能全部归因于学习的方式。与其纠结于“纸”和“屏幕”的选择,不如静言思之,结合各自的学习特点与偏好,在花式学习方法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