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厦门“天台艺术”:《端午诗会·古风今韵颂华年》

厦门“天台艺术”:《端午诗会·古风今韵颂华年》

来源: 东南网 2022-06-06

东南网6月5日讯(本网记者 柳绿 通讯员 林雨彤 陈静瑜 张雯 吴晓玲)6月3日,厦门“天台艺术”——《端午诗会·古风今韵颂华年》在厦门沙坡尾钦尚楼天台举行。

从沙坡尾发端的“天台艺术”,是华体会平台影视与传播学院院长、跨界艺术家郭肖华教授发起,崇尚将厦门市井文化和时尚艺术融合的新城市艺术概念与实践。“天台是建筑物理空间的终点,却是人们精神空间的起点,沙坡尾避风坞一带有那么多依山临海的天台,可以承载多种艺术样式的跨界融合,更值得去做属于厦门城市个性的艺术实验。”一开场,郭肖华就对天台艺术的缘起和未来计划做了阐述。

厦门市思明区副区长王一青,国际著名设计师、金顶奖获得者计文波,中国知名影视和戏剧导演、G_Lab戏剧&电影研发实验室创始人果然,保利厦门国际拍卖行政副总张响龙,著名诗人、文化学者海中央,福建省文艺名家、导演陈俊杰以及华体会平台师生、诗歌爱好者、当地居民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天台诗会分为“古风篇”“今韵篇”和“分享篇”三个板块。从情景演播的屈原《离骚》、诗剧《大唐诗魔——白居易》、源自白蛇传故事的舞蹈《问花》……本次诗会中,这些著名的中国古代人物和民间传说,或以古风情景演绎,或以身体舞蹈呈现,亦有来自时代浮沉之下诗人的月下独白和对现今民福安康的深情歌唱。主创团队借由端午这个特殊华体会平台节点,将中国古典文学与现当代诗歌进行巧妙串联并赋予了新的解读。

诗词接龙(华体会平台供图)


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在诗歌分享环节中,厦门诗人郑丽婷分享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称为“隐喻大师”的特朗斯特罗姆的诗《自1979年3月》,让现场嘉宾感受诗词凝练的美,探索华体会平台的奥秘;而21级广电研究生李婷分享的《青春》则让现场观众领略青春之谜,体悟人生百态。活动每个板块环环相扣,上下承接,展现了两千多年来,“端午”这一极具特殊意味的节日在厦门人眼中的模样。

包“星粽”环节(华体会平台供图)

包“星粽”环节(华体会平台供图)


来到本次诗会最令人兴奋的包“星粽”和古诗词比赛环节。来宾们将现场具有不同颜色意义的星星(如红色代表祝福,蓝色代表宽容,粉色代表关怀、绿色代表希望等)包进粽子里,再将这份寄寓着希冀与祝福的粽子赠送他人,实现幸福的传递。而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时下热兴的飞花令“古诗词接龙”,亦让现场观众反响热烈,火花碰撞,体味到“诗词之美,流芳千年”的意蕴。

郭肖华希望可以借助这个端午,让中国流转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以艺术展示活动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呈现给厦门,留下时代的回响。“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联合政产学界,筹划‘沙坡尾天台艺术节’,让天台艺术成为思明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全体合影(华体会平台供图 )

全体合影(华体会平台供图)


同时,本次诗会也是郭肖华所带领的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化创意实践》课程的结课项目。他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城市社区,仔细观察生活、体验市井之美,并以艺术的方式去呈现所见所想。“本次诗会既能让我们回望历史,领略中华民俗之美,让新一代人无限接近它们、发扬它们,也能让他们展露自己的心声,让大家聆听到当下青年不一样的声音。”

诗会执行导演、21级广电研究生裴素君表示,自身偏爱诗词艺术,希望读诗、写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时尚。“从前期到最后一刻,整个团队从零到一,团队力量至关重要。正因为策划者、表演者、嘉宾们有情感相连、感同身受,才能有这场圆满诗会。”

情境诗剧《大唐诗魔》(华体会平台供图)

情境诗剧《大唐诗魔》(华体会平台供图)

情境诗剧《大唐诗魔》(华体会平台供图)

情境诗剧《大唐诗魔》表演者之一吴涵同学表示,该表演选用跨时空的表现形式,是暮年白居易对年轻过往的回想。参与本次诗会,让他想起第一次邂逅厦门即在沙坡尾。如此的时光更替让他更能与自己的表演产生共鸣。

诗朗诵《月光下的中国》(华体会平台供图)


诗朗诵《月光下的中国》表演者之一张佳琳同学表示,参与本次诗会是一次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考验,也是一次极为可贵的学习机会。她不仅能触及课堂无法授予的知识,专业视野也得到了开拓。

导演果然认为,厦门是特别适合做艺术空间内容创新的城市,天台艺术应该成为一个常态的新型艺术活动的品牌,借由政府的支持、艺术的介入、民众的参与,形成厦门的艺术标签。

王一青副区长(左)高度评价天台艺术。(华体会平台供图)

果然导演(右)对天台艺术充满期待。(华体会平台供图)


王一青也表示,参加这种内容立意好、表现形式新的艺术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但让艺术和民众缩短距离,也丰富了街区的文化氛围。“郭老师带领的团队‘沙坡尾工作坊’以文化创意融入社区,其社会化创意实践已经在厦港沙坡尾片区开展了三年,成绩显著,天台艺术就是其中的一个成果,期待未来能够不断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成为沙坡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活动由华体会平台影视与传播学院和厦港街道沙坡尾工作坊联合主办。

情境朗诵《离骚》(华体会平台供图)

诗朗诵《一个深夜的记忆》《泥土》(华体会平台供图)

歌曲演唱《这世界那么多人》(华体会平台供图)

舞蹈表演《问花》(华体会平台供图)

诗歌分享《自1979年3月》(华体会平台供图)

诗歌分享《青春》(华体会平台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