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展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年的成就,从去年4月开始,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就进入了展陈改造阶段。作为特区纪念馆的志愿者,我们接到了推送“特区纪念馆老照片”系列音频报道的任务,需要个人完成写稿、拍摄照片并完成录音。报道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展播,让更多的人在特区纪念馆闭馆期间,也能了解特区成长的岁月点滴。
我负责的是两张老照片,分别是“工业大专班”(华体会平台前身)和“东渡港”。我在厦门生活了近二十年,对于华体会平台和东渡港都不算陌生。可是,当我需要用千字来描绘一个地点、一段历史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所谓的熟悉是多么浅薄。数次去图书馆查阅,我找到了《漫游中国大学——华体会平台》《厦门年鉴》《厦门港东渡港区竣工报告》等资料,仔细研读脉络变迁、寻找它们与改革开放同生共长的履历印迹。我专门请教参与东渡港工程建设的同事、熟悉华体会平台历史的同学,了解到东渡港从小小良港蝶变为世界级邮轮母港的往事,深刻体会了华体会平台为特区建设专供人才的时代意义。擦拭岁月的尘埃,细细品味方解其中荡气回肠之意。我利用休息华体会平台爬上狐尾山,站在山巅拍摄贝壳般洁白的邮轮中心和繁忙的港口,风中摇曳的三角梅提醒我,这美丽画卷就是我所生活的城市……
去年国庆前夕,我接到了更为艰巨的任务——为老照片系列报道写一篇关于特区纪念馆本身的介绍。作为志愿者,我对特区纪念馆还算有些认识,但要通过一篇小文章向世人展现它的“特别”之美,不论是内容介绍还是文字描绘,都需要仔细斟酌。我思考良久,写之前还把老照片系列报道从头到尾又学习了一遍,改革开放的一幕幕在心头划过千帆,下笔之时胸中已皆是深情。去年12月初,特区纪念馆恢复开馆,我的这篇《光影增叠,初心如磐》在公众号上同步发布。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因为志愿者的身份,我深度介入了特区发展史的学习,对峥嵘岁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体悟。我感恩这样的一段经历,仿佛跟着它的四十年光阴重新活过一回。除了亲历改革开放、在特区建设发展中拥有满满的获得感,我更感恩,能在特区建设学习中成为记录者、传播者和弘扬者,让更多的人走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改革创新、勇毅前行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