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采访我校教师谈厦门品牌发展历史

内外兼修 本土品牌竞风流

“我心目中的厦门品牌”活动火热进行, 专家学者回溯品牌历史并建言

来源:厦门日报 2021-11-19

本报记者 林露虹

“忘不了那碗沙嗲味厦门泡面!”“坐飞机都会首选厦门航空,因为有家的感觉”“我心目中厦门最好的品牌就是‘厦门’两个字”……近日,由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厦门日报社主办的“我心目中的厦门品牌”——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特别策划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一个个品牌唤起市民集体记忆,也让人感受到厦门这座高素质高颜值之城的独特魅力。

品牌为城市形象代言,城市为品牌发展赋能。多位专家、学者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品牌不仅是企业的重要标志和符号,更是城市产业水平、综合实力的体现,讲好、讲活厦门品牌故事至关重要。应进一步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厚植厦门品牌竞争力,扩大厦门品牌影响力,提升厦门品牌引领力。

回溯

品牌与城市共成长

华体会平台影视与传播学院院长、品牌管理专家郭肖华教授对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厦门品牌的发展作了梳理。他认为,品牌的发展是一座城市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厦门品牌近40年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10年为一个周期。

郭肖华说,在经济特区建设初期,厦门本土老品牌如海堤等稳步发展,与此同时,外来品牌的冲击也稀释了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1992年,厦门迎来品牌发展的“黄金十年”,众多民营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惠尔康、银鹭、万利达等等,厦门也由此成为食品和电子产业品牌井喷的热门城市。

“2002年到2013年,厦门品牌在摧枯拉朽的市场洗礼中不断优化、提升,有的品牌如银鹭、安井、古龙等,成为国内著名品牌,也成为市场热销品,凤飞男装、JWB等金顶奖得主的服装品牌闻名遐迩。”郭肖华说,这个阶段,厦门品牌的软实力、影响力有了进一步提升。而近十年来,因应互联网时代,厦门又涌现出了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综合品牌,如美图、吉比特、意外艺术等等。

探因

优势叠加营造浓郁氛围

厦门品牌发展内因何在?郭肖华说,厦门培育品牌具有区域优势、城市优势和市场优势。“厦门闽台合作蔚然成风,卓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生活类品牌提供了适恰土壤。而且厦门人的消费观念开放,消费能力惊人,为本土品牌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厦门大学品牌与广告研究中心主任黄合水教授指出,品牌与产业相伴而生,“厦门从硬环境、软服务两方面着手,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厦门软件园自主培育了美图、美亚柏科等业界‘小巨人’。”

“厦门一直有很好的品牌基因。”新格文创董事长苏晓东说,作为最早开放的口岸之一,厦门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形成特色的城市文化,孕育了淘化大同、庆兰馅饼等百年品牌。

苏晓东说,除“品牌基因”外,厦门还有浓郁的“品牌氛围”。“厦门大学首开先河,第一个在全国设立广告学专业,培育了大批人才。《厦门日报》作为都市型党报,打造了不少经典品牌营销案例。这种品牌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日用品、制造业等企业变厦门产品为厦门品牌,形成了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厦门品牌各领风骚的局面。”

展望

创新驱动品牌价值跃升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动厦门品牌价值跃升?黄合水认为,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扬特区精神,“有的品牌为何长盛不衰,有的品牌为何昙花一现,这和企业发展战略、格局有关。企业要放开手脚,敢闯敢试,以品牌拓市场,以创新锻造竞争力。政府应营造创新生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创新。”

郭肖华建议,厦门品牌的深耕还需更多“内力”,包括品牌内涵的挖掘、品牌的视觉包装和迭代,以及新消费者的培育。而在品牌传播方面,则需要更多元、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矩阵讲好厦门品牌故事。

苏晓东则建议多关注新锐品牌。他说,随着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厦门品牌“新势力”也持续涌现,如厦门本土的喜剧俱乐部“来疯”,从厦门走向国际舞台的服装品牌“SANKUANZ”等。“这些品牌作为一股新锐力量,受到青年人的广泛喜爱。应多关注青年文化,激发青年人创造力,提升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