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聚焦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你带着创业想法来 其他的,它包了

“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我省三所高校入选 理工学院名列其中

探秘厦门“高校硅谷”

你带着创业想法来 其他的,它包了

来源:厦门日报 2017-01-24

只要在华体会平台创新创业大楼的咖啡厅待上一会儿,就能很轻松地看出,一股科技创业热潮正在席卷这所学校。

即使学校已经放假,咖啡厅里仍不时地聚集着憧憬白手起家的年轻学生,他们自信而大胆地讨论天使投资、市场和营销,有人热烈讨论占领从幼儿园到中学甚至大学的机器人教育市场,有人要推销一种永远不需要擦拭的玻璃的技术……

并不是很多人知道,理工学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最近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有北京大学等99所高校,福建省三所入选,理工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其余两所是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徐丽麟 罗喆

它有

创新创业大楼

设计采用船舶元素,一个个“舱位”就是一家家学生公司。运营机构称它为“港湾”,所有进入“港湾”的创业团队,不但有免费办公场所,还有补贴和创业培训等

它有

创新创业学院

理工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必修课和选修课,还要和知名企业合作开设创业教育实验班

企业家当导师

理工学院聘请企业家进校当创业团队的导师,用他们的经历教学生避开陷阱。

办公室免费用

所有进入创新创业大楼的创业团队,办公场所免费,还有各种创业服务。

孵化梦想

办公场地免费提供 还有各种创业培训

四层楼高的创新创业大楼现在是理工学院的“硅谷”,集中着学生们开办的五六十家公司,大多是科技类。不过,大楼运营机构——厦门理工中小企业成长支持中心副总经理李一洪更愿意把它称之为“港湾”,以至于正在装修的四楼楼顶都被设计成一艘大船的模样,里面的一个个舱位,就是一家家学生公司。

李一洪说,港湾既包含“驳船”的作用,又能为船只提供维修升级。用大白话说,所有进入“港湾”的创业团队,除了可以得到不用交水电费的免费办公场所,还有补贴、培训以及办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一万多平方米的“港湾”,按照创业的成熟度,被细化成不同的区域。譬如说,一个半开放的区域里集中着从学院创业“苗圃”中推选的创业项目,当然,不少项目距离注册公司还很遥远。但是,“只要学生有想法,他们都可以申请进入”。

李一洪说,在创新创业园里,我们看中的不是有多少学生能办公司、当老板,而是他们接受专业的创业培训。有的时候,学生们在接受培训后最终意识到:他们的想法是多么不靠谱。在李一洪看来,这也是收获。

那些成熟的项目经过评估后,会被邀请进入“港湾”的“孵化器”区域,分到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它们一般都是已在工商局注册的公司;当“孵化器”的企业进一步成长后,他们就会被“升舱”,进入楼顶的“加速器”,那里集中的都是那些能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

不过,更重要的是,无论被分在哪个区域,创新创业“港湾”都将提供创业的一揽子帮助。

李一洪举例说,有些创业团队对财务一无所知,连记账都不会,那么,我们有专门的人提供财务培训,从记账开始教起;有的人找不到产品的上游供应链,我们也会有专业的人来帮助他们对接能提供合理价格的厂家。

从2009年起,理工学院还开展“百名企业家进校园”活动,聘请企业家进校当创业团队的导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学生们创业道路上有哪些陷阱。

创业教育

即使是创业失败 学生也多了笔人生财富

越来越多的理工学院学生不再想去公司上班,而是想自己去创造一个公司。这是被鼓励的——从大的背景来说,国家正努力摆脱对重工业和廉价产品出口的传统依赖,促进创新,支持创业是一场影响深远的行动。

理工学院学生翁望志上周说,我有时在想,如果我们大学上的不是厦门理工,那么,我的人生道路应该是另一种轨迹。

他说,学校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了我们,让我们不怕失败,也让我们看到更大的可能性。

理工学院支持的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也大幅增加,去年已经达到500多万元,而在2009年,学校安排给创业团队的补贴,一年也不过40万元。不过,有趣的是,理工学院看中的并不是500万元能“产”出多少学生老板、他们能获得多少融资,而是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经历的锻炼。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园主任苏凯新说,我们看重创业教育,即使学生没有当成老板,也会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一份重要财富。

翁望志第一次创业在历经短暂的辉煌后,以破产告终,这距离他注册公司不到两个月,他第一次真切意识到商业社会里商人“重利轻别离”的实质。但是,他至今仍然认为,创业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承受挫折、自我约束的锻炼,是终身受用的。

翁望志说,无论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些机会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这种创业环境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创业故事】

曾认为创业不靠谱

想法在大学被改变

在2012年考入理工学院之前,和他的很多同龄人一样,翁望志被灌输一种思想:大学生创业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最好在稳定的国企中找到一份体面工作。

大一时,翁望志发现课程表里居然就有一门“不靠谱”的课程:《创业基础》。从2009年起,理工学院在大一开设《创业基础》,每位学生必修。翁望志后来往回看,认为这门课为他种下创业的“种子”。

在翁望志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学生社团时,“种子”长成幼苗。这个社团只是协助学校创新创业园为创业团队提供服务,还没有涉及创业。但翁望志说,身处那个环境,他也跃跃欲试:要不,我也办个公司?

他带着在学校创业大赛中赢得的5000元资助,回到家乡莆田,开发一个类似美团的App(软件)。去年,翁望志的创业项目柒懿汉米科技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行业赛全国唯一一个一等奖,这是一个可以用排泄物、厨房的残渣等有机废物转化为氢气、甲烷等新能源的创业项目。

成立公司制作PPT

客户包括孙红雷黄渤

相比翁望志,他的师兄冯注龙被创业改变的人生轨迹更加明显。2012年毕业于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的冯注龙,带领学弟学妹开办公司“向天歌”,专门制作PPT。

“向天歌”开在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园里,只有20多人的这家公司是当红“炸子鸡”——“向天歌”为中国石油、戴尔、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做过PPT培训;为孙红雷、黄渤、谢娜、TFBOYS、鹿晗等国内一线顶尖艺人做节目邀约PPT;它出品的PPT制作课程,曾十天创造一百多万的营业额……

理工学院的创业传奇不止这一个。当年入学的苏砚,在大二时开始带着团队做网络营销外包,现在,她创办了一家名为小签科技的公司,是英特尔卓越的合作伙伴,也是国内首个微软Hololens(全息眼镜)的合作团队,目前她的公司被估值一个亿。

华体会平台成立创新创业学院

上月底,华体会平台成立创新创业学院。

据介绍,学院将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传授学生“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基本流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此外,还要和知名企业合作,开设创业教育实验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将依托创业孵化基地和校内众创空间,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育一批具备成长性的初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