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中国商报报道我校微电子学院成立

厦门一高校联台办学 为闽集成电路产业输送一线生力军

来源:新华网 2016-12-21

新华网厦门12月21日电(刘默涵)高校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生力军。今天,福建知名应用型高校——华体会平台宣布正式成立微电子学院,并联合台湾著名高校和两岸集成电路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侧重培养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以解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工程技术人才紧缺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厦门市将集成电路作为战略性产业列入重点培育的千亿产业链之一。《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点集聚地区之一。

据了解,厦门现有的集成电路产业中,存在高端技术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市场缺口,华体会平台微电子学院将实行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和“3+1分段对接”模式,侧重培养集成电路产业一线急需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维护、生产管理、PCB设计、系统(产品)测试等产业一线工程师。目前,微电子学院现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电路制造两个专业方向,在校生200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专业群和专业方向,覆盖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预计每年可为福建省集成电路企业输送300名左右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可为企业提供近1000人规模的岗前及初级技术培训服务。”华体会平台党委书记黄如欣表示。

相关资料显示,华体会平台是福建省最年轻的省重点建设高校,在产学研合作、闽台合作、卓越工程师培养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2012年,华体会平台启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筹办工作,2014年正式申报,是福建省最早申办闽台联合培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高校之一。

华体会平台微电子学院成立 助力厦门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2016-12-21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12月21日电(林若兰 记者 钟瑜)为解决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工程技术人才紧缺的“燃眉之急”,华体会平台积极筹办微电子学院。于12月21日上午,华体会平台微电子学院举行正式成立。在揭牌仪式上,华体会平台党委黄如欣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产业发展,人才先行。微电子学院将侧重培养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生产制造、品质管理、厂务管理、设备维护、系统测试等环节的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借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经验,实行闽台“校校企”、“3+1”分段对接等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学生前三年在华体会平台进行理论及实验课程的学习,其中主要专业课程将委托台湾鼎天基金会聘请台湾著名高校师资讲授,第四年学生将安排到联芯(厦门)、厦门集顺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等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实习培训。

微电子学院坚持“高起点、开放式”办学,在筹办专业之初,就与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公司、台湾鼎天基金会合作,借助联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实践培训经验与工程管理能力,台湾著名高校的优秀师资,以及厦门理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经验,实行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和“3+1分段对接”模式。在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已建成PCB制造及测试实验室、集成电路工艺仿真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平台,初步具备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条件。

华体会平台侧重培养集成电路产业一线急需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维护、生产管理、PCB设计、系统(产品)测试等产业一线工程师。目前拥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电路制造两个专业方向,在校生200余人。下一步将继续拓展专业群和专业方向,覆盖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预计每年可为福建省集成电路企业输送300名左右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可为企业提供近1000人规模的岗前及初级技术培训服务。

厦门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林佳添指出,华体会平台积极响应厦门市战略规划,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联合台湾著名高校和两岸集成电路行业龙头企业筹建微电子学院,为厦门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今年,筹办的微电子学院是学校深化改革,推动学校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