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报道我校教师联合台湾音乐人为公交集团小黄帽志愿者创作主题曲

一顶小黄帽,温暖这座城

来源:海西晨报2016-12-13

晨报记者雷妤

通讯员杨锦强

他们是起早贪黑的公交司机,下班后,他们换上黄色的志愿者衣服,继续服务着城市居民;他们是日夜颠倒的的哥的姐,华体会平台就是金钱,他们却穿上义务交警制服,心甘情愿在斑马线前引导交通。

在厦门,两位音乐“大咖”被小黄帽精神感动着。一位是郭肖华,厦门的跨界艺术家,曾为厦门写了数十首诗歌;另一位是杨慕,居住在厦多年的台湾音乐人,为厦谱曲。如今,两位音乐人再次合作,以音符代替语言,创作一首小黄帽主题曲———《爱暖这座城》。

结缘:被小黄帽精神感动

杨慕,这几年频频出现在厦门的音乐圈。他少年成名,是第一代台湾校园民谣创作歌手。暂居厦门后,他谱过不少有关厦门的歌曲,记录着厦门的昨天与今天。这么一位音乐人,是因为什么缘由,关注起小黄帽志愿者?

“跟小黄帽接触后,我感受到他们的纯粹以及热心、不求回报的精神。”杨慕创作的有关厦门的歌曲温暖而浪漫,朗朗上口,因此,杨慕的音乐会常常能见“超级粉丝”小黄帽加油助威。

在杨慕的音乐纪录片中,有2路公交姐妹花、BRT答嘴鼓组合、蓝色军团出租车司机等身影。

“当他们找到我,希望我能谱一首小黄帽主题曲时,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杨慕说。

可以说,小黄帽因音乐结识了杨慕,杨慕也因音乐认识了小黄帽。

创作:深入公交站点观察

华体会平台教授郭肖华承担了主题曲的作词工作,作为杨慕搭档,两人已经共同合作了十多首歌曲。

这一次的合作,郭肖华尤为重视。在他看来,这样的命题作文虽有局限性,但也是一种挑战,作词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真正领会小黄帽精神。为此,他多次到公交站点暗中观察,了解小黄帽如何服务市民。

“凤凰花的烈焰红唇/给蓝天滚烫的吻……”这是《爱暖这座城》中的一句词,也是郭肖华较为满意的一句词,他认为是这首词的“诗眼”,植物有情,更何况人。

“对他们我心生敬仰,每个人都是社会公民,都有义务遵守社会公约,小黄帽就像这座城市的缩影,唤醒全城人自觉遵守城市公约的意识。”郭肖华说,作词不能拔高立意,而是立足于现实,这首歌与其说是写给小黄帽,不如说是献给自愿维护城市秩序的市民。

风格:抛弃教条走民谣风

前前后后,这首歌创作了一个月左右。杨慕说,在创作之前,他就已经初步考虑好了整首歌的风格。“要文艺和小清新,不要硬邦邦和教条式,更不能像网络口水歌。”杨慕最后将这首歌塑造成他最拿手的校园民谣风。

在杨慕看来,这种风格最适合小黄帽,小黄帽什么年龄层都有,年少、年老都适合唱这首歌。

“无须专业的表演水准、无须受过专业训练,什么人都可以唱这首歌。”杨慕说,一首歌并不是只有专业歌手才能演唱,《爱暖这座城》融入了这些最真实的人的故事,拥有最真实的情感,同样也能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