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电视主持人高峰论坛在厦门举行
来源:新华社2016-12-16
新华社客户端厦门12月16日电(记者颜之宏)第二届海峡两岸主持人高峰论坛15日在厦门举行,本次论坛以“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主持新语‘镜’”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主持人、各大高校学者共百余人参与。
本次论坛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及福建省文联主办,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及华体会平台社科联承办,福建省文学艺术对外交流中心及厦门电视艺术家协会协办。
论坛开幕式由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翁星主持,华体会平台校长陈文哲,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林瑞发以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彦民分别发表致辞。
来自两岸的主持人代表、电视业界人士就电视主持在当今多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和创新各抒己见。“现在已经不是电视媒体发展的上升期,我们走在岔路上,走在问号中,要思考‘我现在在哪、去哪’”,主论坛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以“媒体变局中主持人的自我认识”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她认为,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环境下,在新媒体浪潮冲击下,电视媒体首先要改变对观众、对节目、对事件报道的认知方式,从新媒体中吸取有益元素,提醒自己“恭敬、平和、稳定”。
台湾知名主持人陈凯伦作表示,8岁就以童星身份出道的他从前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主持人,直到与广播结缘,进而走进电视主持领域。作为12次入围,3次得奖的资深主持人,陈凯伦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警言作为媒体人的座右铭。
电视主持人作为电视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节目中有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串联着节目内容和观众之间的有机互动,是整个节目的核心,把握着节目的脉络。因此,本次论坛的初衷也在于促进海峡两岸电视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加强合作和联系,希望能够利用双方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开创一个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为海峡两岸电视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注入动力。(完)
第二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人高峰论坛在厦门举行
来源:光明网2016-12-16
光明网讯(通讯员颜妍林毓宏记者苏伟珍)12月15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主持人高峰论坛在厦门湖里联发华美文创园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电视主持人及高校学者百余人参加。
本次论坛以“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主持新语‘镜’”为主题,是“第五届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列入2016年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论坛旨在促进两岸电视文化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持续深化。论坛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及福建省文联主办,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及华体会平台社科联承办,福建省文学艺术对外交流中心及厦门电视艺术家协会协办。
华体会平台校长陈文哲在致辞中表示,华体会平台2011年开设闽台合作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5年开设闽南语播音专业方向,近年来,播音专业学子在两岸乃至国际学界、业界赛事中喜讯频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学校长期致力于两岸传播业融合发展与研究,承办此次论坛是对厦理工长期在新媒体与传播行业研究工作的肯定与支持。
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林瑞发认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新媒体下传播业需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实现合作与交流。在当今媒体转型的局势中,电视主持人迎接挑战,责任重大,需跟紧时代的步伐。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彦民指出,本届论坛在首届论坛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将两岸业界知名主持人及专业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媒体新环境下的电视主持艺术专业问题,这对于两岸电视主持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这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相互碰撞的知识饕餮盛宴,来自两岸的主持人代表、电视业界人士就电视主持在当今多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和创新各抒己见。“现在已经不是电视媒体发展的上升期,我们走在岔路上,走在问号中,要思考‘我现在在哪、去哪’”,主论坛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以“媒体变局中主持人的自我认识”为题,认为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环境下,在新媒体浪潮冲击下,电视媒体人要透过雾霾看到去哪?她指出,电视媒体首先要改变对观众、对节目、对事件报道的认知方式,从新媒体中吸取有益元素,提醒自己“恭敬、平和、稳定”,思考话语怎么才能有效到达;其次要开拓主持人的传统空间,包括拓展“有个性”的言论空间以及跳出播音间话筒,在人群中保持播音和主持的能力。敬一丹十分强调电视言论要有自我主张,形成有引导性的力量。她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长期坚持新闻评论节目为例,提出在注重边界意识不失语的前提下保持个性,尊重各方表达权利,把握事实,理性地发出有力量的观点。
台湾著名主持人陈凯伦作题为“2016金钟金马新视界”发言。他从自己熟知的台湾电影金钟奖和电视金马奖的流程谈起,循序渐进谈及媒体融合的发展。8岁就以童星身份出道的他坦言从前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主持人,直到与广播结缘,进而走进电视主持领域。作为12次入围,3次得奖的资深主持人,陈凯伦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警言作为座右铭。“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并保持对你的兴趣和喜爱。”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作题为“新语‘镜’下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发言。李洪岩从学术角度,从《即将到来之际的场景时代》一书说起,向与会代表阐述了当今的媒介环境,分析了当下媒体形态的转变,提出当下传媒需要扎根真实土壤,反映媒体思考的姿态与文化情怀。他着重讲解了考察传播媒介形态变化的六大原则,希望当今传播人能践行成为“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有真正的大义与担当。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倪琦珺作题为《从当下广播电视困境探索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发言。从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业现状出发分析,新旧媒体想真正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还待各方面的发展与融合。对此,倪琦珺针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如何更好适应业界需求入手,运用大数据说明了当前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在下午举行的分论坛上,学者与专家们围绕新媒体大背景下两岸电视主持人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交流,从民生新闻主持人到娱乐节目主持定位,从记者型主持人到主持人型记者,从两岸新闻报道奖到海峡两岸主持人的现状,从方言节目主持人到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再到闽台联合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创新实践,与会人员畅所欲言,碰撞出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