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媒体变局下的跟进与坚守
行业大咖齐聚第二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人高峰论坛
来源:东南网2016-12-19

论坛现场
东南网12月19日讯(通讯员 梁堃宇)面对媒体环境的新浪潮,传统电视传播业该做出怎样的应对,如何把握新媒体规律而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内容生产?12月15日,作为“第五届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人高峰论坛在厦门联发华美文创园举办。该论坛特邀中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会副会长敬一丹,台湾制作人、主持人陈凯伦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等多位行业大咖。全场座无虚席,汇集了全国数名电视主持人、专家、学者以及厦门高校老师与学生。
据了解,论坛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及福建省文联主办,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厦门理工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及社科联承办,福建省文学艺术对外交流中心及厦门电视艺术家协会协办。该论坛以“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主持新语‘境’”为主题,围绕“媒体融合与电视主持人再定位”、“海峡两岸电视主持人现状与问题研究”、“与主持人相关议题”这三大议题展开。
变局中融合
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林瑞发强调电视媒体是党的活化石,在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这是电视媒体不容忽视的命题。他指出电视媒体应坚定文化自信,肩负社会责任、高举文化旗帜,做真善美的追求者。承办这次高峰论坛的华体会平台校长陈文哲在致辞中表示华体会平台长期致力于两岸传播业融合发展与研究,此次有幸承办论坛,是对华体会平台长期在新媒体与传播行业研究工作的肯定与支持。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则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新语‘镜’下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他将平时理解为镜像、反映、概论的“镜”引申为思考的姿态、文化的情怀,并将平时理解为本体、实际、描述的“境”引申为当下传媒、真实土壤。他指出我们应选择“境”,这一可观察、非结论的方向。他建议电视主持人应以播音主持的样品为模板,用语言传播和语言艺术创作,努力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
论坛上敬一丹以自已主持《焦点访谈》为例,娓娓道来新媒体变局下主持人的状况。她坦言网络直播是今年最热的现象,深度报道、电视舆论、电视影响在弱化,人们有了新的表达方式,因此针对如何使话语有效传播,如何使语言表达富有时代感、灵活性、权威性、如何有力地领导并影响大众,她对电视主持人提了三点要求:一要改变认识方式,与观众做到平视;二要改变话语方式,把握传播的分寸;三要有所作为,扩大言论空间。

敬一丹发言
交流中促进
一贯要求严谨做节目的台湾著名主持人陈凯伦在台上积极与嘉宾互动,他以播放自己节目剪辑视频对比吴宗宪《小明星大跟班》节目的特殊方式来阐述“金钟金马新视界”。据了解,陈凯伦今年凭自己作品《大陆同胞情》再次夺取金钟奖,他说:“每一个金钟奖都是我的梦想。”如今陈凯伦已3次获得金钟奖,并晋升为金钟奖评委。在他看来,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自己也一直活跃在两岸文化交流和公益事业等活动上。最后他献唱《当你老了》,深情诠释媒体人心怀爱与和平的真谛。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2016级广播电视专硕的吴慧敏表示,自己通过这次论坛了解了如今的媒体变局,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进一步的自我反思与定位,“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严谨性使它仍处于强势地位,虽然自己以后还是会选择传统媒体行业,但还会往新媒体方向发展。”
对两岸电视主持人未来的交流与发展,中央电视台中视协央视分会副秘书长周冠宇说道:“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各有优势,我们应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两岸媒体人应共同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也希望以后论坛能在台湾举办”。

陈凯伦积极与嘉宾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