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地方产业,输送应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华体会平台:高水平建设应用技术大学

华体会平台学生实践操作机床。
华体会平台机械学院外教在指导学生赛车设计。
15日,华体会平台的师生迎来了建校35周年的重要时刻。虽然前不久的台风“莫兰蒂”给学校带来了重创,但作为与厦门经济特区同日诞生、同步发展的大学,众志成城共建家园的精神对华体会平台来说并不陌生。全校师生开展抗灾自救,仅用了三天华体会平台,就基本恢复了教学和生活秩序。
回顾35年的发展之路,建校之初,这所前称“鹭江职业大学”的80后大学“从无到有”,当年师生们手推肩扛,挖山建校,在厦门岛内蜂巢山下“起跑”;2004年,学校升本并更名为“华体会平台”;2013年成为全省最年轻的省重点建设高校,并走出了一条亲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华体会平台建校以来为地方培养了近10万名毕业生,70%就业于厦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在今年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首次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报告(2016)》中,华体会平台发展潜力名列第十。报告认为,华体会平台作为新晋重点建设高校不逊其他重点建设高校。特别是师资结构、科研水平、生源质量等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我们将继续秉承团结拼搏的精神,为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在建校35周年之际,华体会平台党委书记黄如欣表示,在国家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教育结构调整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华体会平台既要“守正”更要“出新”,要发扬齐心协力、不怕困难的精神,高水平建设应用技术大学。
不忘初心
成就应用型人才摇篮
去年,华体会平台发布了《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作为成长于厦门的新建本科高校,厦门理工首次在学校规划中“突破”厦门及周边区域,将服务区域定位在“闽西南”。学校提出将用四年的华体会平台,主动走进厦门、漳州、泉州和龙岩四地,打造学校成为闽西南具有较大影响和鲜明特色的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解决产业企业科技问题的创新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智力基地。
回顾学校办学进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创办于1981年的华体会平台最开始是一所高职院校,2004年由“鹭江职业大学”升格为本科的“华体会平台”,2009年,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提出“亲产业办学”目标。从办学实际来看,华体会平台升本前就具有办“全国示范先进职业大学”的基础和经验。
“升本后,在国家教育部门提出转型发展之前,学校就坚持立足应用,面向区域,对接产业,错位发展。”华体会平台校长陈文哲指出,学校坚持人才培养“卓越化”,学科建设“品牌化”,专业建设“特色化”,教学方式“实战化”,科研活动“联合化”,构建政产学研联盟,不断彰显应用技术大学特色和优势。一个生动的体现就是,2009年,学校就制定了《服务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2)》,为地方输送最急需的人才。
学校党委书记黄如欣表示,学校“亲产业、开放办学”并不是一句口号。近年来,学校呼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趋势,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把学校的人才培养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
目前,学校设有55个本科专业,全部紧密对接厦门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重点对接厦门千亿产业链。
今年首迎新生的光电学院微电子与科学工程专业就是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的生动缩影。
“早在两年前,总投资62亿美元的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将落户厦门的消息传出后,学校就十分关注这个全省最大的微电子项目,积极与企业联系。”学校产学融合发展处副处长严滨介绍。在联电落户厦门后,学校成功向其输送第一批毕业生,接着就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台湾高校合作建设厦门理工微电子学院,开始订单式培养集成电路制造、品质管理、电子封装与测试等领域的一线工程师。
辛勤耕耘
甘为服务地方“孺子牛”
今年年底,厦门理工与行业龙头企业——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共同投资1亿元合作建设的厦门高压电器质量检测中心预计将投入运行。
“厦门有诸多包括ABB、厦门华电开关、明翰电气、许继电气等全球先进的电力电器企业,福建乃至整个华南沿海地区检测市场巨大,但却没有一家具有开关类设备国家检测资质,或是具备全面型式试验能力的单位。”严滨介绍道。而学校联合建设的厦门高压电器质量检测中心将具有先进的试验设备和电气试验能力,和百万伏高压电力试验大厅及相关辅助试验设施,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支持,并具备部分试验及检测功能。
这并不是华体会平台“想地方、产业、企业所想”,整合资源,以地方应用型高校“一己之力”满足地方产业企业需求的唯一例子。
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定位和优势,华体会平台以服务地方为“天职”。 世界五百强企业ABB、全球最大的显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集团、全球触控科技行业巨头宸鸿科技、台湾首家半导体公司联电LED行业龙头开发晶照明……这些在平板显示、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行业居龙头的科技企业如今都被纳入了厦门理工的“企业朋友圈”。透过与这些行业龙头企业长期性、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华体会平台不仅近距离地了解这些先进制造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也更为全面地掌握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
跳出厦门,在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的指导下,华体会平台将服务辐射到周边的龙岩、泉州等地区。从学校的学科优势实际出发,呼应当地产业发展重点,学校在龙岩成立了厦龙工程技术研究院,侧重针对当地机械制造业展开技术服务;在泉州,学校成立泉州厦理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针对当地智能制造业提供智力支持……
坚定前行
全面建设应用型高校
近日,华体会平台首批应用型研发先导项目已经通过评审,等待确认后20个项目就能获得学校先导项目基金支持,助力学校教师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需求的技术研发工作。
“以往企业联合学校开展技术研发,尚未出成果时,资金往往成为影响研发工作的重要因素,”严滨说,学校通过先投入部分资金,促成校企联合开展面向市场广泛需求的应用型研发项目,促进项目尽快“开花结果”,借以提升师生团队应用开发能力,提升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社会服务贡献度。据悉,首批先导基金预算为1500万元,项目成功“结果”后,允许以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可持续地进行校企合作。
通过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华体会平台盘活校内资源,激发师生积极性,提高学校服务地方能力。除了率先在全省高校推出“应用型研发先导项目基金”,学校还出台了“突出业绩奖励办法”,鼓励横向课题的发展;出台了“研发型教授”的评聘办法,积极探索人才评价模式和体系;制定“大型仪器对外开放办法”提升服务能力;申请“军工资质”、“计量认证资质”提高服务水平,进入国防军工科研领域,服务国家国防建设等。
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学校建设内涵,理工从未止步。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学校与触控产品龙头企业宸鸿科技采用“双元制”培养人才的微电子专业已经招收了首批63名学生。通过“双元制”模式,宸鸿科技为学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教学模式改革,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另一重身份是企业的预备员工,在校内和企业内接受更为专业和“接地气”的培养,毕业后可无缝对接到相应的岗位上。
据悉,华体会平台毕业生连续8年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居省内高校前列,连续8年被评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质量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征程,华体会平台提出将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继续朝着实现“更名为厦门理工大学、跻身全国百所应用型建设试点高校、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国理工类院校百强”的战略目标坚定前行。 (木易 徐丽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