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在厦门启幕
来源:中国新闻社2016-05-10
中新社厦门5月10日电(杨伏山徐丽麟)一年一度的“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10日在华体会平台启幕。来自世新大学、元智大学、铭传大学、大同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开南大学等七所台湾高校的50余名师生,到此展开为期一周的访学交流活动。
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郭肖华说,“台湾周”其实是闽台师生的常态交流活动,它植根于深度“闽台合作”的办学模式。
目前,该学院几乎所有专业都采取了“3+1闽台高校分段对接联合培养”的特殊模式,即每个专业大三阶段全班赴台湾学习一个学年,根据专业方向定位、合作办学特色,几乎每个专业拥有3所对口台湾高校的选择权,也就从“3+1”走向了“3x1”模式的深耕。
“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自2011年4月首次举办至今,已是第五届。本届“台湾周”以“华美盛放”为主题,举办“时尚艺术与传播”高峰论坛、“华美盛放”毕业设计展等活动。
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的毕业设计展历年都是“台湾周”的重头戏。当天开幕的本届毕业设计展展出微电影、纪录片、原创音乐专辑、公益励志短片、动画片、互动装置、项目包装与推广等数字化的创意作品,带有明显的“90后”思维方式和情感特点。
由六名大四女生组合而成的“动漫狼”团队,在此次毕业设计展上推出自己的创业作品《致“90后”:给你我的朋友》。该团队负责人刘兰告诉中新社记者,这是她们第一次有机会把自己的理念转化为一种创意设计产品,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将成为今后人生路上弥足珍贵的回忆与动力。
在去年举办的第四届“台湾周”上,两岸七所大学的大学生组队拍摄“你所不知道的曾厝埯”比赛活动精彩纷呈。今年该活动进一步升级,变身为“你所不知道的鼓浪屿影像创作大赛”,面向参加“台湾周”活动的两岸学子征集5分钟以内的影视短片,邀请更多的两岸学子从鼓浪屿汲取创作灵感,发掘其美丽形象和历史人文魅力,助力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闽南文化传承与保护。(完)
厦门高校启动“台湾周”两岸学子将拍“你不知道的鼓浪屿”
来源:新华网2016-05-10
新华网厦门5月10日电(刘默涵)今天,华体会平台第五届“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启动,来自世新大学、元智大学、铭传大学、大同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开南大学等七所台湾高校50余名师生将开展为期一周的访学交流活动,并与大陆学生组队拼创意,参与“你所不知道的鼓浪屿”影像创作大赛。
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郭肖华介绍说,“台湾周”其实是闽台师生的常态交流活动,植根于“闽台合作”的办学模式。
今年“台湾周”期间举办“你所不知道的鼓浪屿影像创作大赛”,面向两岸学子征集5分钟以内的影视短片,希望两岸学子发掘鼓浪屿的美丽形象和历史人文魅力,在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年,为厦门乃至闽南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尽一份力。
第一次到厦门的铭传大学大四学生江宜静对这次大赛很是期待。江宜静说,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很发达,这里的创作水准和文创氛围并不比台湾差。她期待通过这次鼓浪屿影像创作大赛,与厦门学生在文创思维上擦出火花。
铭传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倪炎元已连续5年参加“台湾周”活动,在他看来,两岸学生在“台湾周”中交出来的作品一年比一年好,交流让学生得到两岸校园文化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倪炎元透露,下一步,参与“台湾周”的两岸高校还计划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学校将扮演孵化器的角色。
华体会平台第五届“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启幕
来源:凤凰厦门 2016-05-11
5月10日,以“华美盛放”为耀眼主题的华体会平台第五届“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在联发华美文创园安吉努创意生活馆开幕,来自世新大学、元智大学、铭传大学、大同大学、台南艺术大学、闽台科技大学、开南大学七所台湾高校50余名师生将在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访学交流活动。

开幕现场
一年一度的“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是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极具特色的品牌活动,自2011年4月首次举办至今,在两岸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郭肖华表示,“台湾周”其实是闽台师生的常态交流活动,它植根于学院深度“闽台合作”的办学模式。

活动现场
五月“台湾周”看点一:你所不知道的鼓浪屿
在第五届的“台湾周”上,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将举办“你所不知道的鼓浪屿”影像创作大赛,大赛面向参加“台湾周“活动的两岸学子征集5分钟以内的影视短片,邀请更多的两岸学子从鼓浪屿汲取创作灵感,从更独特的视角去发掘鼓浪屿的美丽形象和人文魅力,在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年,为厦门乃至闽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尽一份力。
五月“台湾周”看点二:毕业设计展“华美盛放”,玩的就是创意
5月10日至14日,2106届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毕业设计展“华美盛放”将于联发华美空间B1安吉努创意生活馆盛大展出。数字学院的毕业展历年都是“台湾周”的重头戏,更是一年一度厦门文创行业的盛会。这是四年专业学习的一份综合答卷,也是两岸交流和合作的深浅印记,更是一次产学融合的有益尝试。
今年的毕业展将展出313名学生作品,横跨数媒、动画、音工、交互、影视、播音等多个专业领域。毕业生组了成53个跨专业团队小组,产出项目包括微电影、纪录片、原创音乐专辑、公益励志短片、动画片、互动装置、项目包装与推广等数字化的创意作品,展出作品最大亮点在于“跨界”和校企联动。以创意之名的名义,为五个专业做一次形神兼备的定义,作品内容精彩可期。
五月“台湾周”看点三:叁柒二十一创意特区
叁柒二十一创意特区是数创学院发起,与联发华美空间文创园合作运营的一个数字创意实验空间,是一个集教育培训、展览展示、沙龙论坛等功能于一体,融合文化与艺术,探索创意与科技的开放式智慧空间。
未来,叁柒二十一创意特区将从四大模块(文化创意移动课堂、创意展览与沙龙、艺术大咖驻场创作与展览、青年学子创业孵化),打通文化创意产、学、研边界,成为华美空间文创园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公共平台。

铭传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洪启东现场演讲
五月“台湾周”看点四:两岸三地学界业界共话“时尚艺术与传播”
5月10下午,“时尚艺术与传播”高峰论坛将在安吉努创意生活馆举行,来自香港、台湾与大陆的学者与业界嘉宾将围绕“时尚艺术与传播”进行深度交流。
五月“台湾周”看点五:原创《在》杂志尝鲜AR
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的原创杂志《杂志》借着本届台湾周发行新刊的机会,尝鲜AR技术的应用。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字面解释就是,“现实在这里”,但它被增强了,被什么增强了?被“虚拟信息。
“时尚艺术与传播”高峰论坛举办 两岸三地产学研共话文创
来源:你好台湾网2016-05-11
你好台湾网厦门5月11日消息(记者吕贝娜) 5月10日下午,“时尚艺术与传播”高峰论坛在厦门联发华美空间安吉努文化生活馆举办。该论坛系厦门理工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第五届“台湾周”的重要配套活动,由厦门理工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厦门联发商置有限公司、厦门国际时尚联合会共同主办。

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郭肖华教授主持论坛(你好台湾网图)

论坛现场(你好台湾网图)
论坛邀请到铭传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洪启东教授,世新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邱志淳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副院长吴亚生,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教授温文杰,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黄鸣奋,厦门万仟堂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蔡万涯,南京艺德源动漫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陶陶等两岸三地的知名学者、业界代表围绕“时尚艺术与传播”主题进行演讲与交流。

论坛演讲嘉宾被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聘为专业导师(你好台湾网图)
论坛由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郭肖华主持。他认为,厦门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又依据城市特色和产业基础,聚焦其中的时尚产业,极富智慧眼光。华体会平台致力于服务地方产业,也得到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他透露,厦门市委市政府非常注重时尚产业和学界的对接,近期正在大面积对接时尚产业的资源,准备成立时尚学院。
厦门联发商置有限公司策划总监李永盛在致辞时说,文创园的改造发展注重与各机构特别是与高校间的合作。同时,大陆文创园的改造发展可以学习、借鉴台湾文创园的主题和业态发展的思想。他期待两岸更多专家来到厦门,与联发和厦门理工大学共同开发华美空间,推动该文创园区的实质发展。
厦门国际时尚联合会执行主席许向明在致辞时表示,当前,厦门的时尚产业正在积聚力量,一大批新锐设计师在这里展现才华。联发华美文创园与龙山文创园是厦门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文创园区。此次高峰论坛设在华美空间的安吉努文化生活馆意义非凡,将极大促进厦门的文创产业和时尚产业。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展也充分体现文创活力与张力,为厦门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时尚产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期待与台湾高校师生,与大陆其他地方的高校师生共同将厦门打造成为一个集创意、设计、数字传播、影像传播于一体的重要基地。让温馨的海滨城市厦门变得更加浪漫而充满活力!”
铭传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洪启东教授发表题为《从时尚艺术与传播,看未来两岸高教数码设计课程研议》的演讲。他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下一代透过尖端的智能达到数字创意与传播的结合,未来可广泛运用逐步扩大到全方位教育模式。同时,时尚创意与设计不仅仅是教育,要走进市民的生活,提升城市艺术品味,达到互动。”他希望两岸四地高等设计教育共荣共展。目前,“魔力坊”是他的努力方向。
世新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邱志淳教授用诸多故事、名人名言与诗词谈“全球化时代青年的前瞻与创新思维”。他表示,创新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创新从简单开始,创新要改变、扩大习惯领域,创新是有积淀、有层次、有阶段的。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年人要找到相对优势,做好细节的管理、市场的区隔和生态的环境。希望两岸年轻人处理好“我我、人我、物我、天我”四种关系,成为具备“才、胆、试、力”的“四有青年”。
吴亚生教授在论坛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这是他首次参加华体会平台“台湾周”活动,参观华体会平台学生的毕业设计展令他印象深刻。首先是学生的协作性。许多作品小组需要五六位同学配合,跨界分工大,涉及编采、制作、工程等,协同方面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尝试。其次是题材的广泛性。设计展内容选题广泛,包含幼儿教育、游戏、后端产品开发等,设计范围很宽。第三,学生的精神面貌有自身的气质特点。“厦门是一个有调调的城市,孩子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下,自身气质也是其他区域高校中不存在的。”他希望透过活动平台增强区域间高校的交流,也希望华体会平台学生的特质能在更广泛的平台上向其他高校做推介。在谈到高校间交流合作时,吴亚生教授说,“在国际间,一般艺术类、设计类的交流可以采用开放式的工作室,可以跨界,不同专业、不同成员共同参与,在某一个主题前提下,各专业通过专业途径对遇到的问题做技术性的诠释。未来与厦门理工可以在学术交流、人员互访方面结出交流成果,也希望拓宽与台湾高校的合作。”
据了解,以“华美盛放”为主题的华体会平台第五届“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开幕,来自世新大学、元智大学、铭传大学、大同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开南大学七所台湾高校50余名师生将在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访学交流活动。“台湾周”已成为闽台师生的常态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