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平台第五届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开幕
来源:光明网 2016-05-11
光明网厦门5月11日讯(记者苏伟珍通讯员徐丽麟)5月10日,以“华美盛放”为主题的华体会平台第五届“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开幕,来自世新大学、元智大学、铭传大学、大同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开南大学等七所台湾高校50余名师生将在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访学交流活动。
一年一度的“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是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自2011年4月首次举办至今,已有五届,已在两岸累积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郭肖华表示,“台湾周”其实是闽台师生的常态交流活动,它植根于学院深度“闽台合作”的办学模式。该院几乎所有专业都采取了“3+1闽台高校分段对接联合培养”的特殊模式,即每个专业大三阶段全班赴台湾学习一个学年,根据专业方向定位,合作办学特色,几乎每个专业拥有3所台湾对口高校的选择权,也即从“3+1”走向了“3x1”模式的深耕。
作为“台湾周”的重头戏,2016届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毕业设计展吸引了313名学生和37名指导老师参加,横跨数媒、动画、音工、交互、影视、播音等多个专业领域,组成53个跨专业团队小组,产出项目包含微电影、纪录片、原创音乐专辑、公益励志短片、动画片、互动装置、项目包装与推广等数字化的创意作品。
与往届相比,今年的毕业设计呈现许多新亮点,选题更丰富,主题挖掘更深刻,专业含金量更高,个性也更加鲜明,其设计与宣传均带有明显的90后思维方式和情感特点。
据了解,今年“台湾周”还举办“你所不知道的鼓浪屿影像创作大赛”,面向参加“台湾周”活动的两岸学子征集5分钟以内的影视短片,邀请更多的两岸学子从鼓浪屿汲取创作灵感,以其独特视角发掘鼓浪屿的美丽形象和历史人文魅力,在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年,为厦门乃至闽南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尽一份力。
台湾七高校师生赴厦门访学交流
来源:海峡之声网 2016-05-11
海峡之声网厦门5月11日讯(记者佳祺通讯员徐丽麟)来自世新大学、元智大学、铭传大学、大同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开南大学等七所台湾高校的50余名师生, 10日齐聚厦门,与华体会平台的师生们一道,共同开展为期一周的访学交流活动。
本次访学交流活动以“华美盛放”为主题,是华体会平台连续第五年举办“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据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郭肖华介绍,“台湾周”其实是闽台师生的常态交流活动,它植根于学院深度“闽台合作”的办学模式。该院几乎所有专业都采取了“3+1闽台高校分段对接联合培养”的特殊模式,即每个专业大三阶段全班赴台湾学习一个学年,根据专业方向定位,合作办学特色,几乎每个专业拥有3所台湾对口高校的选择权,也即从“3+1”走向了“3x1”模式的深耕。他表示,“开展这项活动,一方面是想为合作的双方创造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3+1’”模式目前更多的是我们的学生‘送出去’,实际上两岸的交流应该对等对位,我更希望的是吸引更多台湾师生来大陆。通过这种常态性的交流,增进双方的了解,也积累一些感情基础”。
今年“台湾周”期间将举办“你所不知道的鼓浪屿影像创作大赛”,面向参加“台湾周”活动的两岸学子征集5分钟以内的影视短片,邀请更多的两岸学子从鼓浪屿汲取创作灵感,以其独特视角发掘鼓浪屿的美丽形象和历史人文魅力,在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年,为厦门乃至闽南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尽一份力。第一次来厦门交流的台湾铭传大学大四学生江宜静对这次大赛很是期待。“虽然以前没尝试过这种挑战,但我非常有信心,也很期待。因为之前我只是与台湾同学合作拍片过,未曾与大陆学生进行过这种合作,现在有机会和大陆学生一起交流、拍片,相互学习对方所长,改进自己的不足,这是很棒的一种体验”。
铭传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倪炎元今年是连续第5年参加“台湾周”活动,在他看来,两岸学生在活动中交出的作品一年比一年好,让他非常“惊艳”。持续不断的交流让学生得到两岸校园文化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创意。他透露,下一步,参与“台湾周”的两岸高校将扮演孵化器的角色,帮助学生进行创业,“相信未来两岸高校一定能携手创出另一个发展成果”。
据介绍,本次台湾交流周还将举行2016届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与传播学院毕业设计展、“时尚艺术与传播”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