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华时报:宸鴻科技聯姻廈門理工

宸鴻科技聯姻廈門理工學生有望大三工作

來源:台湾中華時報2015-12-04

中華時報訊(周莽)12月3日下午,廈門理工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隆重頒發2015年度宸鴻助研金、獎助學金、獎教金,40多名理工師生分享超過20萬元獎勵。據介紹,廈門理工學院校董、全球觸控科技行業巨頭、著名台資企業科技集團宸鴻科技集團,向廈門理工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300萬元,將全部用於助研金、獎助學金和獎教金頒發,今年是獎金首次頒發。

去年12月9日,廈門理工學院與宸鴻科技簽署校企全方位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雙方聯合培養人才、聯合技術攻關與協同創新、聯合辦學。“一年來,雙方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可以說,此次獎助學金頒發是雙方簽訂全方位戰略合作協議的一次延伸。”廈門理工學院黨委黃如欣書記表示。

據介紹,宸鴻科技和廈門理工學院的科研合作開展順利,在油墨優化、觸控屏幕檢測及防護等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並聯合申報了發明專利。近期還將聯合申報建設國內首個觸控產品檢測平台——“廈門市觸控產品檢測公共服務平台”。服務於廈門“平板顯示”千億產業鏈,滿足廈門市觸控產品的檢測、新技術推廣、技術培訓等公共服務需求。平台建成後,可年服務觸控產品相關企業50家以上,建設觸控產品質量數據庫,並定期發布年度觸控產品質量分析報告等。

攜手共進探索建立“校企同育”的人才培養新機製

“除了獎助學金的設立以外,我們和宸鴻科技還將探討進行更為深度的人才培養合作,實現‘校企同育’的人才培養新機製。”廈門理工學院校黨委書記黃如欣表示,雙方將借鑒德國“雙元製”人才培養理念,探索校企深度融合,聯合培養人才有效機製。

據介紹,不同於此前較為人所熟知的定向培養或實踐實習,在新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下,學生整個教育過程要在學校和企業間相互“完整滲透”,即在校學習理論知識與在企業學習應用知識和技能將同時進行,貫穿大學生涯。其學習過程既要符合高校教育規範,也要符合企業工作要求。對學生來說,一方面在校期間就可以和企業簽訂就業協議,獲得相對固定的“薪資”;另一方面在企業的工作時間和成果也屬於教學學分,成為其學習過程的重要部分。

“我們希望打破現有的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瓶頸,探索全新的培養機製和模式,實現真正的‘深度’和‘有效果’的校企合作”,廈門理工學院校黨委黃如欣書記表示。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時間包括在校和在企兩部分,按照企業對人才的實際要求,接受理論教學、實習實踐和崗位培養。這一改變意味著在培養機製中將進行一係列製度變革和創新,使其更符合現代高等教育要求。借鑒於德國“雙元製”模式,在本科層次,廈門理工學院與宸鴻科技集團將展開緊密合作,攜手培養理論素養高、動手能力強、貼合產業需求的高層次、高技能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