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报道我校学生发起环保项目网络募捐

好项目缺经费互联网巧搭台

网络募资积少成多办大事,成为公众参与环保新渠道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10-26

◆本报记者陈妍凌

“以前从没想过,还可以这样筹款。”广东的周振江表示,过去他主要靠参加公益项目评选获得优胜奖金,来支付其环境教育项目开销。前不久,他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名为“孩子成长不能缺绿”的环境教育项目网络募捐,并募集资金4692.18元。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募捐推动环境教育活动开展的民间组织逐渐增多。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打造各自的公益平台,联合各类公募机构,让公益项目与捐款人在网上实现对接,发挥民间公益潜力。

网络募捐打破地域限制,发挥民间公益潜力

“说实话,在瓶颈期,项目组的每个人都很难受,想到放弃。”大学生林奕欣说。今年上半年,他所在的华体会平台创行协会到社区宣传厨余垃圾发酵堆肥,希望结合EM菌厨余桶赠送,开展家庭堆肥试点。然而,居民对此反应冷淡,配合度并不高,项目资金也难以为继。

山重水复之际,这群大学生想到了网络募捐。通过网络扩大宣传面,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项目,同时募资购买厨余桶和菌糠。募捐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约一个月后,就顺利筹得超过1.5万元,253人捐款。“其中80%都是我们不认识的人。”林奕欣说,一些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的校友还在募捐页面上留下联系方式,表示愿意帮助或参与。如今,项目组转变思路,在校内宿舍推广试点。

以网络募捐盘活环境教育公益项目的案例并不少。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发起的“10元给未来上环保课”项目获得130余万网友的捐款,现已筹得近400万元;环保组织深圳绿洲公益发起的“小厨房也有大公益”环保酵素推广项目,在线上筹得超10万元。

“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着公益慈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龙庆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