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报道我校进社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进社区 讲述历史快乐互动

华体会平台与厦港街道在港馨苑开展共建活动

来源:海西晨报 2015-07-31

大学生讲历史

晨报记者 潇暮雨 实习生 林雅婷

通讯员 王竟婧

7月17日下午,伴随着一首悦耳的古筝曲,记者走进港馨苑,华体会平台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丽厦港”活动正在这里举办。据了解,这是华体会平台的文化主题宣讲系列活动的开篇,此外还有其他配套活动。

据该活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贯彻落实共青团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华体会平台文化产业学院开展了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丽厦港”开展宣讲。

活动现场,大学生们为来自厦港各社区的老人们分享了厦门港以及沙坡尾的文化知识。他们还邀请老人们现场分享邻里互助故事。

【现场宣讲】

忆往昔渔港的峥嵘岁月

“一首柔美的《渔舟唱晚》,带给你一幅美丽的渔家景图 ,在夕阳下,水面波光万顷,渔民怡然自得,渔船渐行渐远。”主持人开始讲述沙坡尾避风坞的历史。据介绍,厦门港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厦门岛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海洋渔业,当渔船入港,整个厦门就活了,买卖、运输、餐饮等半个岛的产业都动起来了 。有一句流传很久的闽南俗语“渔船一入港,半个厦门都得动”形象地描述了渔业对于厦门经济的重要性。

主持人说,沙坡尾右侧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龙王宫庙,史书称为“通台贩洋”,南北贸易商船之“正口”,凡过往船只挂验牌照都在这办理。“帆影敝津梁,桅尖拂苍昊”,这句诗描写的就是当时港口的繁荣景象,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 此外,厦门港“送王船”习俗有400多年历史,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场的大屏幕上还播放着有关送王船的图片和视频,老人们在大学生的解说下看得津津有味。

【快乐分享】

讲述邻里间互帮互助事

一段讲述邻里和谐相处的小视频播完后,主持人邀请在座的爷爷奶奶分享和谐邻里关系的故事,分享者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礼品。

周建康老先生在自家几平方米的小阳台上种满各种蔬果,俨然一个“百果园”,楼上楼下的居民常相聚在这里避暑,增进了感情。周建康说:“ 同在一个屋檐下,邻里间难免遇到磕磕碰碰的事,如果双方都不能相互谦让相互理解,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便大打折扣。遇事多沟通,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彼此相互体谅互相帮助,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邻里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其乐融融了。”

郑宝华是一位退休教师,平时帮邻居带3个孩子 。孩子的父母都在上班,小孩的接送和午饭就由郑奶奶接管了。孩子挑食不吃蔬菜,郑奶奶就软硬兼施治好了这个毛病。寒暑假,她就给孩子们补习,有时候还帮孩子们洗洗衣服、拖拖地。

听完邻里互助的这些故事后,有居民向记者感慨地说:“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的家庭、和谐的邻里真的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啊!”

http://www.xmnn.cn/dzbk/xmsb/epaper/html/2015-07/31/content_630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