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等报道我校参与网络文化节活动

210万网民“e”起赞厦门来源:厦门日报 2015-08-17

本报讯(记者 陈冬)一年一度的网络盛宴——第四届厦门网络文化节,昨日下午在厦门市美术馆落幕。虽然历时4个月的文化节大幕已落,但清朗网络的力量仍在鹭岛大地延续。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络办主任卢承圣,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中央网信办处长张光耀等出席闭幕式,向在活动中获奖的网民代表颁奖,并参观了“第四届厦门网络文化节成果展”,启动象征厦门英文网上线运营的水晶球。

第四届厦门网络文化节由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市委文明办、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主办,各区委宣传部、厦门日报社、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协办。活动以“美丽厦门e点赞”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厦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传播正能量,讲好厦门故事,清朗网络空间。

20项系列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210多万网民直接参与。闭幕式现场,电子屏回放着本届网络文化节举办以来的活动画面,网民代表则献上舞蹈、朗诵、合唱等拿手好戏,正如一位网友说的:“这是一场网络大Party!”对厦门网络文化节早有耳闻的张光耀在实地感受后表示,这样的活动有着凝聚人心、滋养社会的作用。厦门在繁荣网络文化方面做了许多新尝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通过融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理念,发动更多网民参与其中,更加接地气、连民心。

【亮点】

弘扬核心价值观 传播网上正能量故事篇、印象篇、净网篇、少年篇、公益篇、生活篇,六个单元、20项活动有序开展,超210万网友参与关注……4月至8月,第四届厦门网络文化节再续精彩。我市12家市属网站、驻厦网站机构和网络运营商精心策划、集中发声,共同导演一场厦门网络文化的“好声音”。

1、讲好故事点赞核心价值观

至今已举办四届的厦门网络文化节,始终推崇一条主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网上正能量。

在本届开展的20项活动中,“共同缔造e同行”——点赞共同缔造好故事主题活动,就是通过讲好故事的形式,大力宣传全市各社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缔造美丽厦门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网站记者采写和网民投稿,一个个生动感人、可读性强的故事,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在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App客户端等平台展播,由网民对这些故事点赞投票选出优秀故事,并最终评出“20个共同缔造好故事”。最终,共产生了174篇好故事、459张图片在网站上刊发,阅读点击总量达106万,网民评论点赞数超过25万。

2、走进高校 网络文明引共鸣

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已然成为第一大上网群体。对此,本届网络文化节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要求,将网络文明传播阵地拓展进高校。华体会平台50位同学开展“清朗网络空间”主题演讲比赛,学校还通过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清朗网络空间海报设计大赛,线上线下共有2万多名学生参与,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的“揭秘网络诈骗”专题活动,邀请专家就网络诈骗问题进行解密,全校共有近万名学生参与线上互动。

而“文明小白鹭网上行”活动,吸引了近3万名学生网民参与投票,选出“网络五大不文明行为”,以此呼吁学生网民关注自身网络素养,一起向网上不文明行为说“不”。

……

(本报记者 陈冬)

晨报太阳网 网友齐点赞

来源:海西晨报 2015-08-17

晨报记者 白若雪

实习生 林妙红

专题片播放、《厦门邻里之歌》大联唱、《美丽缔造 厦门交响》配乐诗朗诵……昨日下午,第四届厦门网络文化节成果展暨闭幕式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举行,至此,为期4个月的网络盛宴圆满落幕。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网信办主任卢承圣,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本届厦门网络文化节由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牵头主办,厦门12家网站和网络运营商承办,700多家网站参与,于今年4月启动,历时近4个月。本届厦门网络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美丽厦门”建设营造浓郁的网络舆论氛围,丰富了广大网民的网络文化生活,推动了厦门网络文化的发展繁荣。

……

文明小白鹭网上行受捧

本届网络文化节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要求,着力将网络文明传播阵地拓展进高校,倡导网络文明新风,营造高校文明风尚。以先进文化为引领,让普通网民成为活动主角,在参与中提升文化品位,提倡正能量。

由太阳网承办的“文明小白鹭网上行”活动有近3万名网民参与投票,选出“网络五大不文明行为”,分别是强制性网络捆绑行为,炒作低俗内容,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逼转信息、强制下载、强制注册等,以此呼吁网民关注自身网络素养,一起向网上不文明行为说不,杜绝各种网络不文明行为。

“清朗网络空间”大学生演讲比赛中,华体会平台50位同学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开展主题演讲,倡导文明上网、严格自律,共同传播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同时,学校还通过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清朗网络空间海报设计大赛,线上线下共有2万多名学生参与,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