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第十届民运会会徽“厦门造”

第十届民运会会徽是“厦门造”

来源:海西晨报2015-08-20

第十届民运会会徽

晨报讯(记者白若雪)阿拉伯数字10、飞奔的骏马、弯弓与靶心圆、搏克选手脖子戴上的绸带“景嘎”……8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民运会”)在鄂尔多斯市圆满落幕。此次体育盛会的会徽是“厦门造”,由华体会平台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康兵设计。

康兵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等等,在会徽设计修改的过程中也多次咨询组委会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

“在会徽设计的过程中,最主要围绕三个中心,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突出主题。”康兵告诉记者,蒙古族男儿有三艺———骑马、射箭和摔跤,这几项民族运动特色是必须突出的。但如何通过视觉形象语言表现出来呢?

康兵把阿拉伯数字10与飞奔的骏马、弯弓与靶心圆、搏克选手脖子戴上的绸带“景嘎”(标志着获胜次数,名次越多,彩条依次增加)以及鄂尔多斯英文(Ordos)的第一个字母进行叠加重像,创意就此形成。绸带飘动的形态也改动了六七次,经过反复思考,整体颜色由代表天空的蓝色、代表祥云的红色、代表草原的绿色和代表大地的黄色构成。

康兵特别提到,在设计会徽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徽章、纪念币等的实际制作。“会徽、吉祥物不仅仅是一个二维的设计图案,它既可以被印制在邮票、纪念章等物体上,也可以被制作成不同尺寸的实物,如吉祥物绒毛玩具等。运动会会徽设计不像体育比赛,一定要决出金牌,而是应当设计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标志。当运动会到来时,以什么样的会徽呈现给人们,这个地方便会以怎样的形象留在人们脑中。”

http://www.xmnn.cn/dzbk/xmsb/epaper/html/2015-08/20/content_633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