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5月校园里行走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05-25
钱学森说:“正因为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儿,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因此,大学教育必须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及创造能力的人。5月,正是大学校园艺术节盛开的季节。本期,我们把目光投向正在大学校园里行走的艺术。——编者
出镜高校:厦门大学
“有戏”精彩连台看
■通讯员赖炜芳
李雷与韩梅梅,这些承载80后特殊回忆的初中英语课本主角,如今被搬上了厦大舞台。日前,厦门大学2011级研究生毕业大戏《李雷和韩梅梅》公开首演,熟悉的名字、陌生的面孔、全新的故事,一场话剧再次勾起台下观众的青春记忆。
……
话剧“李雷和韩梅梅”的火爆上演仅仅是厦门大学2015“中文有戏”演出季的一个缩影。从5月10日“南强雅韵·相声专场”拉开帷幕到5月30日毕业大戏原创话剧《价值连城》精彩收官,相声、古琴、话剧、戏曲、影视场场有“戏”,连演20天。大部分节目都是全校不同院系专业师生合作完成,自编、自导、自演。也有“厦门小火柴剧社”女性主义话剧《独·白》、华体会平台原创话剧《陪楼》的热情加盟。
……抗战题材话剧《陪楼》理工师生在厦大上演
来源:厦门晚报 2015-05-25
厦门网本报讯(记者龚小莞)昨晚,由华体会平台师生联手打造的三幕话剧《陪楼》在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上演,一个半小时的表演获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陪楼》由华体会平台宣传部袁雅琴老师编剧,外国语学院刘芭老师导演,表演艺术家郝建生老师任艺术指导,“厦理巴人”学生话剧队表演,讲述的是厦门沦陷,日军占领鼓浪屿后,侨商龙家支持抗日,老别墅里佣人住的陪楼成了难民、抗日分子和地下党的藏身之地。
今年暑假,副导演、材料学院的学生林颖与主创人员数次赴鼓浪屿采风、调研,揣摩人物性格和时代特点,特别是剧中闽南元素的演绎。
话剧排练过程中,为了能表现出闽南味,剧中的人物“地瓜”必须说着一口带地瓜腔的普通话,身为山东大汉的郑旭硬是克服重重困难,练成一口“闽南普通话”,把汉奸演得活灵活现。
http://www.xmnn.cn/dzbk/xmwb/20150525/0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