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华时报:厦门理工“沙坡唱晚”纪念沙坡尾

厦门理工“沙坡唱晚”纪念沙坡尾

来源:台湾《中华时报》2015-05-28

中华时报5月28日厦门报道(吴岗智)27日晚,月色下微风吹动海面,一艘艘渔船随着波浪的节奏缓缓的摇摆,仿佛也沉醉在光影乐的气氛里,忽然,在这宁静的厦门沙坡尾渔港,一阵阵悠扬的音乐响起。

原来,是来自华体会平台数创学院的老师同学和艺术家们在此鸣奏,用音乐与表演纪念沙坡尾即将改变的避风塘文化。

本次“沙坡唱晚”音乐慢闪公益活动,采用了鼓、琵琶、美声、古筝、陶埙、小提琴、南音等搭配光影融合表演,像这样用反差特别大,空间跳脱的融合表演也是艺术家们的初体验。数创学院院长郭肖华表示,各行业的跨界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有意外就会有惊喜,他希望用这样一个特别的表演把沙坡尾记录下来,让以后的人看到,也会对这里市井的生活回味,也对曾经的厦门有一些念想触动。

日前,沙坡尾75艘本地渔船全部签署《渔船退出渔民上岸转产转岗经济补助协议书》,下一步街道办将对剩余二十几艘外地渔船进行劝退。

城市现代建设势必会对过去的事物进行改造。在渔船留与不留的问题上,也有许多的争议。站在本地厦门人的角度看,特别是生活在那附近的居民本身就产生了两极分化的主张,有的人希望这里发展的越商业化越好,毕竟有“曾厝垵”一个这么成功的旅游商业模板。一个小格子的店面也可以炒作到月租2万的天价,无不让人趋之若鹜。而真正喜欢这里的人,却又不想让这份宁静被打破。

网评:一个地方,如果去的人多了,关注也会变多。不可否认一个小小的避风塘如果不做出一些基础建设的改动确实承载不了数量庞大的游客体量。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夏天避风塘淤泥的恶臭没有解决,那么对厦门城市形象会大打折扣。在文化保留、城市形象与商业经营这三者中找到平衡点确实需要很大的智慧。希望改造后的沙坡尾会越来越好。

http://www.chctimes.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51&id=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