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唱晚”音乐慢闪记录老渔港
来源:海峡导报2015-06-05
“欢喜船入港,隔暝又出航,悲伤来相送,送君走船人……”这是近日厦门理工数字创意学院在沙坡尾举办的一场题为“沙坡唱晚”音乐慢闪上的乐曲《欢喜船入港》。师生和表演者用光、影和音乐,记录下了沙坡尾的渔舟暮色。
台湾鼓乐演奏家及律动设计师黄子翎一段完美结合力量与柔美的中国鼓舞吸引了沙坡尾的居民与游人,水波上粼粼的灯光,渔舟上渔民的低语,斑驳石墙上的人影,成为了厦门最美的舞台。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女高音歌唱家李涛教授一曲《胡笳十八拍》如泣如诉,渔民上下船的木板成为了她的舞台,高楼大厦下光影斑驳的渔船似乎也在与她相和。林馨雨的琵琶演奏、古埙演奏家赵亮的陶韵,还有古筝演奏家程似锦的演奏,在避风坞内袅袅不绝。而在沙坡尾最富闽南民俗特征的戏台前,南音表演者丁美珊的表演,在夜色和潮声中带着人穿越了千年的历史,定格在历史的光影中。当晚年纪最小的表演者吴宇田小朋友,用小提琴演奏《欢喜船入港》渔民小调,低吟着避风坞的欢喜与悲伤,也诉说着“沙坡唱晚”音乐慢闪的缘起与归宿。
这场演出,将成为数字创意学院“沙坡唱晚”纪录片的重要部分。后期,数字创意学院将在网上公布这段演出视频,让更多的人,通过这场演出,共同做“城市记忆”的见证者。
导报记者李学清通讯员蔡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