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平台尝鲜新型闽台合作招生
共四个专业,半数老师由台湾“空降”
来源:厦门日报2015-04-11
本报讯(记者佘峥通讯员徐丽麟)大陆老师上政治课,台湾的老师上专业课,学生到台企实习——华体会平台今年将开始新型闽台合作招生,50%的老师由台湾“空降”。
校方将这种合作办学称为“校校企”“4+0”合作模式——它是由华体会平台、台湾中华大学和台企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这也是“校校企”的含义。
而“4+0”指的是学生四年都在大陆学习,但50%的师资由合作的中华大学派遣,还有的是来自冠捷等业界的专业人士。以往的闽台合作办学采用的是学生三年在大陆,一年在台湾合作高校读书的模式。华体会平台认为,这种新模式更有利于汲取台湾职业教育的“营养”。50%的师资,意味着专业的核心课程基本上由台湾老师担纲,大陆老师负责公共课和基础课。此外,学生的最后一年会被安排到冠捷等台企实习。
据介绍,华体会平台今年这种新型的闽台合作专业包括机械制造、自动化、电子工程、光信息工程等四个专业,预计招收200人。
台湾老师驻厦门理工授课
来源:海西晨报2015-04-11
晨报讯(见习记者许蔚菡通讯员徐丽麟)昨日上午,华体会平台与台湾中华大学、知名台企冠捷科技集团签订校校企合作共建协议,以“4+0”(学生大学4年都在大陆就读)合作新模式,培养大陆学生。
“这次的合作开创了闽台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黄如欣说,该模式目前在全国很少见,在福建,华体会平台算是头一家。
与以往“校校企”合作不同的是,此次两岸三方合办专业学生大学4年都在大陆就读,将由台湾高校,即中华大学负责教学规划与执行,引进至少50%的台湾师资。冠捷科技则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就业机会。
“我们会确保台湾老师到理工学院至少要待一整学期。”中华大学代理校长郑藏胜教授表示,这是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昨天的协议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都会从企业的需求出发,结合企业的高新技术,以培养产业中坚干部为导向。
据介绍,此次共建合作专业为机械制造、自动化、电子工程、光信息工程,今年预计招收200人,学制4年,学生毕业后将获得华体会平台本科毕业证书。“今年就开始招生,学生素质行不行,企业要不要,4年后见真章。”黄如欣信心满满地表示。
这样的底气来自两方面:中华大学是台湾应用技术大学的典范,虽然其规模不大,但所处位置很特别,是在台湾新竹高新产业区,一所学校能在高新区立足发展,必有其过人之处,这也是理工学院选择该校为伙伴的主要原因;冠捷科技集团是全球最大显示器制造商、目前飞利浦品牌的持有者,在全球有12家工厂,其中大陆有6家,去年营收达到800多亿人民币。
“学生最后一年都将到企业实践,形成学习、实习、就业无缝对接。”黄如欣介绍,该模式的老师由理工学院、中华大学和企业三方联合组成,专业课程主要由台湾老师担当,而企业中来的老师会偏向于技术方面。
在签约仪式上,冠捷科技集团还向华体会平台捐赠了价值158万元的仪器设备。
在厦读大学过半老师却来自台湾
两岸校企联手培养人才,华体会平台今年将开办4个新专业
来源:海峡导报2015-04-12
导报讯(记者梁静)4年都在厦门读大学,接受的却是台湾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老师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来自台湾,最后1年还将在相关专业领域实习甚至直接就业,这就是华体会平台今年要创办的“4+0”校校企合作专业。据悉,这样的两岸教育合作模式至少在福建省内属首创。
昨日,华体会平台与台湾中华大学、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共建协议,此次共建合作专业为机械制造、自动化、电子工程、光信息工程,今年就要开始招生,预计招收200人,学制4年,学生毕业后将获得华体会平台本科毕业证书。
据华体会平台党委书记黄如欣介绍,此次两岸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再是把学生送出去,而是把老师请进来。具体点说,就是学生4年将全部在大陆就读,即“4+0模式”,但主要教学安排和师资力量以台湾高校为主,其中课程方面,将引进至少50%的台湾师资,此外冠捷科技也将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就业机会。三方还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科研合作。
昨天,冠捷科技集团还向华体会平台捐赠了价值158万元的仪器设备,包括大屏幕显示设备、监视器、终端一体机、数字标牌、电子白板等最新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