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平台师生联手打造闽南本土题材话剧《陪楼》
来源:福建教育电视台 2014-12-15
厦门理工原创话剧《陪楼》赴福州大学演出获好评
来源:东南网 2014-12-16

《陪楼》演出剧照
东南网12月16日讯(通讯员陈木清)“一座岛屿,历经百年沧桑;一栋小楼,聆听涛声海浪;一段情缘,诉说地老天荒。”12月12日晚,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博学厅座无虚席,由华体会平台师生联手打造的三幕话剧《陪楼》首次走出校门,来到福州大学演出。一个半小时的表演获得在场观众的积极回响,现场爆发出近20次的热烈掌声:“演出太精彩了”“小视角大背景”“情节太感人了”。
主创人员多次赴鼓浪屿采风
该话剧由厦门理工宣传部袁雅琴老师编剧、外国语学院刘芭老师导演,表演艺术家郝建生老师艺术指导,该校“厦理巴人”学生话剧队表演,讲述了厦门沦陷、日军占领万国租界的鼓浪屿之后,侨商龙家支持抗日,老别墅里佣人住的陪楼成了难民、抗日分子和地下党的藏身之地,演绎一段交织家国情仇、生命悲欢的历史。
这台民国大戏,除了编剧和导演两位老师外,全是90后大学生,其中一半以上的演员是工科生,副导演林颖就是位工科男。为加深对剧本时代背景的了解和感悟,主创人员早于今年暑假即多次赴鼓浪屿采风、调研,揣摩人物性格和时代特点,特别是注重剧中闽南元素的演绎。
原创话剧首次走出校门
在上个月举行的首届厦台大学生戏剧节上,《陪楼》作为展演剧目在厦门理工首演即获得热烈回响,获颁“演出纪念奖”。“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为切入点,打开了一扇厦门历史的窗户。”厦门市政协副主席、该校客座教授潘世建在观看演出后如是说。
“《陪楼》是改编自我自己的同名长篇小说,我一直想要写一部属于厦门、属于闽南的书。”编剧袁雅琴老师接受采访时说,“能够把它搬上舞台也算成全了我的一个心愿,希望可以把厦门抗战的历史和闽南的魅力展现给观众。”
学校认为,首演获得成功之后,应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华体会平台师生的优秀作品,“《陪楼》是师生作品,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陪楼》走出校门,更是外界了解理工科高校的重要窗口。”
真挚情感获“点赞”
当晚演出谢幕时,观众们还和着节拍,为剧组成员鼓掌祝贺,不时发出喝彩声,全场气氛到达最高潮。
“《陪楼》有三好”,省人民艺术剧院一级导演陈永森认为,《陪楼》演员好、导演好、编剧好,演员的表演真挚,“有文气”;导演对情节的处理和展现方式很到位;编剧在万千聚焦的鼓浪屿选择了一个独到的切入点。他说,12月13日是首个国家公祭日,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学生们的表演体现了高校学子的爱国情怀。
福州大学赖生剧社是一个由热爱话剧的学生所组成的社团,他们排演的话剧《南京日记》也是以抗战为背景,此前已公演过几场。当晚,剧社不少成员也特意过来观看演出。
“《陪楼》让我很有共鸣,都是从小的视角体现大的事件。”剧社成员胡旖旎说,演员很到位,特别是龙老太扮演者,声音、肢体、走位都很专业。
“表演太精彩了,第一次看话剧,就很感动。”福州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14级易卓认为,剧情很真实,表演很专业,其背后的辛酸可想而知,“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挚”。
http://i.fjsen.com/2014-12/16/content_15400587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