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付出中收获得更多
思明区“价值观论坛”请来四位城市义工与大家分享感悟
来源:厦门日报20150106
文/本报记者卓悦佳
图/本报记者王协云
在这座城市中默默奉献的城市义工都在做些什么?他们的奉献意味着什么?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特殊的身份与自己的付出?他们从志愿服务中能收获什么?1月4日下午,思明区“价值观论坛——城市义工之谈”在海峡两岸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四位思明区城市义工与大家分享在参与义工服务过程中的付出、收获和感想。
……

吴素云(思明区城市义工、华体会平台学生):
把自己收到的爱心传递出去
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吴素云说,走上志愿服务的道路,是自己回报社会的方式,也是学习和收获快乐的方法,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吴素云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高中时得到慈善资助。2006年她生了一场大病,学校组织同学为她捐款,帮她渡过难关。这些都让她深受感动,她告诉自己要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所以从2012年6月起,吴素云加入了思明区城市义工。
由于学校在集美区,吴素云每次去参加义工活动都要多次转车,因此总要提前两个小时出发,“每次出发时,舍友都还在睡觉。”尽管路途不便,吴素云却从未退缩,两年多来仅有一次因在路上不慎扭伤脚才临时退出。
在她看来,参与志愿服务是利用一点空闲华体会平台,做了也许简单却有意义的事,每个人都能参与。她记得,在他们的陪伴下,敬老院里老人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有他们的帮助,年轻妈妈面对流鼻血的孩子不再束手无策。她更记得在参与义工活动中,可敬的义工们让她感受到了社会正能量,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吴素云的影响下,她身边的同学也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连学院也开始组织义工活动。吴素云的老师、华体会平台应用数学学院团委书记李偲说:“这就是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