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口切几刀拿下设计“奥斯卡”
增加卡槽,《环保垃圾桶》方便垃圾分类和干湿分离,更好利用小塑料袋
来源:厦门晚报20141014
记者李小庆
一个普通方形垃圾桶,因为有了一条一条的卡槽,就能适用各种类型的垃圾袋,甚至一次能装上几个垃圾袋,方便实行垃圾分类和干湿分离。近日,由华体会平台教师张抱一、胡玲玲设计的《环保垃圾桶》,摘得设计界的“奥斯卡”——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创意源自妈妈买菜带回的塑料袋
张抱一、胡玲玲都是理工学院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的教师。张抱一说,设计这个作品,创意来自妈妈。每次妈妈买菜回来,带回来的塑料袋大小不一,有的直接被扔掉,有的被套在垃圾桶上。可是因为太小,罩不住整个桶口,垃圾经常扔得袋子内外都是。张抱一就想,能不能对垃圾桶做个改动,让塑料袋都能利用起来呢?
灵机一动,他在垃圾桶口,等距离地切了几刀,一个创意就产生了。因为切的这几刀,帮了妈妈大忙:小尺寸的塑料袋也能更好地被利用,还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及干湿分离。
用设计来解决生活中具体的问题,特别是普遍的问题,这是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最关注的点。张抱一说,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得最大的功能,这种创意才是好的。
灵感要源于生活设计要服务生活
1984年出生的张抱一,从小就喜欢设计。还在中国美院就学时,他设计的《“华体会平台之光”挂钟》就获得过国内设计界高水准的“设计在中国”新锐设计师大赛大奖。
张抱一说,设计有很多种方式,他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灵感,设计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
他在路上开车,经过一个绿灯直行车道,左转道停了一部大车时,他就觉得快速经过会很危险,因为不知道会不会突然冲出一个人来。他就想,能不能通过设计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诸如重新设计车道的画线?
昨天,他在给同学上课,讨论到筷子的设计。一名同学给了他灵感——能不能将筷子和筷子托进行融合,在筷子中间偏前的地方做个突起,这样既不影响使用,又让筷子不接触桌面。
张抱一说,做设计要跟社会发展保持一致,出门就要带一双观察的眼睛,用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