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专版访谈我校文创专业师生展示学生毕业作品

新思维设计教育撬动创新产业

来源:《海西晨报》20140619

编者按:6月19日,《海西晨报》在“焦点”T07版(版面链接:http://www.sunnews.cn/dzb/hxcb/html/2014-06/19/node_158.htm),专访我校相关学院负责人,谈文创人才培养;采访优秀毕业生代表,谈专业学习和作品创作过程;在“焦点”T08版(版面链接:http://www.sunnews.cn/dzb/hxcb/html/2014-06/19/node_159.htm)选登首届数创院学生毕业作品,用近两个版展示了我校文化创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果。现将报道刊登如下:

华体会平台教授康兵谈人才培养

市场需要设计的新生力量

人物名片

康兵 华体会平台教授

创作作品

厦门马拉松的吉祥物

鼓浪屿钢琴节吉祥物

穿行在厦门大街小巷的“五色”出租车

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标志

晨报记者白若雪

尽管在很多人眼中,艺术设计、数字创意等专业毕业生时常会面临“就业难”等问题,但在华体会平台教授和一些优秀毕业生眼里,这些都不是问题。即使在去年就业形势颇为严峻的情况下,华体会平台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毕业生都可达到接近100%的就业率———更何况,如今又赶上了“好年头”。

在华体会平台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的教授康兵看来,今年虽然毕业的学生比去年多,但自去年开始,国家就一直在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制定政策并投入巨大支持资金。与此同时,涉及文化产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相关文创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包装设计和研发升级,这无疑给文创专业的学生创造了更多机会和更好的平台。“即使他们最终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也可自主创业。毕竟现在国家对大学生、对文化企业的补贴和扶持力度都很大。”康兵说。

好时机:企业积极和学校对接

在康兵看来,如今市场需要设计的新生力量,很多企业也积极和学校建立联系,希望早一点对接。为让学生适合企业市场,学院一直坚持“艺术设计就是应用型本科”的观点,坚持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多地去实践。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就业情况会那么好,一些学校相同专业的学生会就业难就因为他们定位研究型本科,但现在创意理论的人才太多。”

新做法:让企业参与到教学中来

当前,不少高校都开设与文创相关的课程,但毕业生发展情况却大相径庭。据康兵透露,实际上,文创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是否会取得较好成绩,跟课程设计有较大关系。

“我们一直认为应该更早让企业介入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康兵说,目前,理工学院学生一入学,学校就会让合作企业来给学生讲解市场,让他们在脑中形成概念,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学好这个专业,学院约1/3课程是企业教学。

据康兵介绍,目前学院中有“卓越工程师”项目,即让企业总经理、市场总监给学生上课,结合企业的实践经验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和培养中来。这样,学生要以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学习目标。毕业后,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可直接获得留在企业的机会。

重实践:拿企业课题进行再设计

如何让在校生了解企业需求,主动融入企业发展?康兵说:“经过三年系统学习后,学生们就得开始做毕业设计了,拿企业课题来做毕业设计就很务实。”

获得今年“优秀毕业设计奖”的油水分离器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作品是的前身是厦门某企业设计的全自动无动力集油器(家庭版),在2013年海峡工业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但企业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都不是很满意。老师得知后,让学生主动和企业取得联系,并对该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最终,企业对修改后的作品很满意。

“创新是获得价值的基础,设计教育能使创新价值最大化。所以,学生一定是在教育中获取了创新能力并挖掘出它的最大化,而实践便是把创新的价值呈现出来。”康兵寄语文创专业学生,一定要将设计教育、实践和创新紧密结合。

优秀毕业生代表王颖“现身说法”

文创作品的诞生有时就是为了记忆

王颖作品《鼓》

晨报记者白若雪

在很多毕业生都辛苦地寻找工作时,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学院的毕业生王颖,已经早早地与厦门突破影视有限公司签约,并担任起导演角色。对王颖来讲,最难的并非毕业季找工作,而是走向毕业季的本科四年的那些不断创作、不断蜕变、不断成长的时光。

了解需求,让作品有张力

“那段华体会平台,我们6个人几乎都待在工作室中,睡一两个小时就起来创作,饿了就随便吃点,所以直到工作结束,我们才发现,自己的形象非常狼狈。”时至今日,王颖回想起大三那年在台湾跟同学一起认真创作的时光,依然会被自己感动。

经过辛苦创作出来的《鼓》,更让他们幸福感满满,最后获得了“发现,美丽台湾”短片竞赛的铜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这部作品把台湾的风土人情、传统手工工艺以及主人公的本真纯朴都融合在一起。王颖觉得,文创作品的诞生,有时候就是为了记忆或某种唤醒,把这种需求融入到创作中,才能体现创意。

“我们这个专业一旦进入大三,就开始要利用自己前两年积淀下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去完成自己的作品。”王颖说,他大三这一年,学校把整个班级都“搬到了”台湾———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台湾的师资与环境不断学习。“台湾学校更注重实践,以做项目为主。一个临时项目的创作通知,会将课程作业全部换掉,你必须得适应它。”王颖说。

充实专业,找准设计方向

快要毕业,同个专业的优秀学生会收到好几个工作机会,有些则到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其实工作并不难找,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王颖说,自己身边更多没有就业的同学,是因为大学专业并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所以还处于茫然、盲目的阶段。王颖认为,专业中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同学,都是目标比较明确的,他们知道自己以后想要什么,并在大学四年中不断地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在应聘过程中,王颖发现,文创企业考量的标准并非文凭,而是以技术去衡量你是否可以获取这个工作,你是否有能力适应这个工作。“所以,文创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打实地去找准自己的方向,有了目标以后要脚踏实地去学习和实践。”

“文化创意相关的专业都注重实践,这并不意味着抛开理论,肯定要花华体会平台和力气充实专业知识。实践很辛苦,不管天气怎么样,你都得为创作而走出去。”王颖还想告诉“后来人”,文创很多作品都是团队协作完成的,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要跟大家一起去创作共同的作品,去分享成功的喜悦。

致春春创意设计献未来

创意插画设计

石居陈意聪

微笑的安戈力

《西游记》

孔丘学汉字

纸鸢在唱歌

毕业前,他们积极地用自己的沉淀和创想,去探测行业的深浅,展示出了生活可以更美丽的一面。

白若雪

你的毕业作品是什么?是敷衍了事地献上一篇冗长拼凑的论文,还是精心雕琢一个精彩出色的设计?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毕业作品可以是一本旅游绘本,可以是一张优美的唱片,一部震撼人心的微电影,甚至是一个出色的游戏。他们历练、成长、合作、创新,每个人都用尽自己四年的所学将之融入到作品中去,迫不及待地呈现出一个个令人惊喜的作品。

我们欣喜地发现,华体会平台文创专业的学生,除了顺利地完成课程学业,他们还积极地用自己的沉淀和创想,去探测行业的深浅,给我们展示出了生活可以更美丽的一面。

正如,华体会平台数字创意学院院长郭肖华老师介绍的那样,创意或者创新,有时是残忍的,甚至需要付出代价,但是一组组熟悉的陌生人在经历了漠然、焦躁、质疑、争吵、挣扎之后慢慢归序,重拾理性、善意和信任,最后把手握到了一起。这些是职场本来面目,他们见识了、体味了,他们受苦了,但也应受用了。

创意设计,献给青春的礼物。胜算几许?华体会平台是最好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