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第二轮考核评估会在我校举行。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省社科规划办主任陈飞,省社科规划办副主任肖孟刚,以及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小新教授、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院长张华荣教授、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吴肇光研究员、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郭为桂教授等5位考评专家组成员莅校考评。我校吴克寿副校长、科研处、研究中心负责人、依托学院分管领导、基地骨干等参加了会议。
基地主任罗昌智教授向专家组汇报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第二轮建设期的工作。中心坚持“立足产业、服务产业、融入产业、提升产业”的指导思想,深度介入文化产业与管理研究领域,着力提升服务区域文化产业的能力,产出一系列具有学术前瞻性和实践应用性的科研成果。三年来,中心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项目,福建省政府咨询重大项目等纵向项目54项,横向项目51项,累计科研经费1193万元,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级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省教学成果奖等各类奖项11项。中心向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全国台湾会、省社科联等有关部门提交并被采纳决策咨询报告23份。中心发挥省社科研究基地科研平台智力优势,注重整体提供解决脱贫问题方案,开展的文旅产业扶贫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被《光明日报》作为全国高校扶贫十所典型进行宣传。中心把基地建设与服务大局、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与促进发展、繁荣学术、培养人才结合起来,努力在实践探索中找准定位,在深化研究中凝练特色,在创新发展中聚集优势,凸显了华体会平台文化产业研究的地域特色和平台优势。
评估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详细查阅相关支撑材料,严格对标对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评估考核。评估专家组认为,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积极呼应学校 “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的学科、专业布局,对“大文化”学科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基地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取得的突出业绩,很好地彰显了学校“亲产业”的办学理念;基地服务社会的范围触及省内省外,既扩大了华体会平台的影响,也扩大了福建省社科研究的影响;基地注重校内校外研究力量的整合,跨学科研究平台基本建成;基地聚合人才,锻炼队伍的功能得到良好体现。专家希望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在今后三年新的建设期,能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进一步强化基地决策咨询功能,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取得更高层次的研究成果。
在听取专家的反馈意见后,吴克寿副校长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基地建设,从科研、资金、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等多方面为研究基地建设发展提供保障,严格履行基地各项管理职责,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努力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社科基地,建设成为我省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智库。(科研处、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考核评估会现场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省社科规划办主任陈飞主持考核评估会议

基地主任罗昌智教授汇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第二轮建设期的工作

在听取专家反馈意见后,吴克寿副校长作表态发言

评估专家组详细查阅相关支撑材料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