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芳菲,风和日丽。经过近4个月的“超长假期”,5月15日,我校学生开始分批、错峰返校,首日共有216名毕业生重返久违的美丽校园。早上8点15分,电气学院2016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的廖湘忠同学抵达学校北门,成为第一位返抵校园的学生。身在厦门的他自行搭乘公交车返校,向门岗工作人员出示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后,经由测温、刷卡、进校。在学生公寓入口处,学校在地面贴上了醒目的一米间隔线标志,用围栏分隔出进出通道,并配置了自动测温门,返校学生需要再接受一次体温检测方可进入宿舍楼。“入校流程很严格,也很顺畅,看得出来学校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廖湘忠同学表示,“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很亲切,也很安心”。不少同学则是搭乘飞机、动车抵达厦门,学校在北站和机场安排了教师志愿者接站。上车前,接站人员认真核查学生的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信息,并测量体温;下车后,学生须走学校专设的进校通道,间隔1米排队测温,刷卡核验信息后有序进校。材料学院2016级电封2班的傅佳凝同学从安徽出发,坐了一夜的火车抵达厦门北站,早上一到出站口,就看到老师迎了过来,经过一系列防控流程后顺利抵达东区公寓。她表示,返校学习期间将严格遵守学校防控规定,做好自我防护,希望早日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返校学生舟车劳顿,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返校第一餐”,希望他们在特殊的新学期从容享用温馨的第一餐,拥有一个暖心的开端。
当天,校领导林进川、朱文章、李泽彧、林志成、尤国顺到集美校区大门、校医务室、后勤楼隔离房、学生食堂、学生公寓以及厦软校区现场检查指导返校复学工作,看望返校学生和一线工作人员。校领导与学生亲切交谈,感谢大家对学校各项安排部署的理解支持,鼓励同学们要以积极昂扬的姿态投入校园学习生活。校领导还关切地询问安保人员、医护人员、教师志愿者等一线工作人员情况,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叮嘱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做好学生返校复学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为确保师生的健康安全,学校全面加强学生返校后的疫情防控管理,从入校、入住宿舍开始,严密的防控举措覆盖了学生返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公寓区实行封闭管理,学生需刷卡进出楼栋,不串门、不聚集、不出校门,确需外出须向辅导员报批;快递、外卖不允许进校;食堂不堂食,学生网上订餐,错峰取餐时按进出标识路线走;线下课堂须严守安全距离;图书馆预约进馆,一人一桌,同向就坐。学校专门设置了197间监督性医学观察隔离房,体温异常人员将首先被带到就近的发热人员临时隔离点。为做好学生返校复学各项工作,学校还招募了243位教职工志愿者,校党委林进川书记亲自做动员部署。在进行了严格的岗前培训后,他们积极参与到车站接送、门岗执勤、就餐引导等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挺身而出”。参与校外接站的影视与传播学院江南老师表示,“参与疫情防控,为守护校园平安尽一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严格做好返校复学防控工作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为毕业生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创造条件,如简化毕业手续,成立毕业生心理辅导组,特别是设置了毕业班辅导员联合办公区,方便信息共享,统一协调指挥,提高涉及毕业生相关问题的决策效率和处置水平。学校还为未返校的毕业生开设网课,指导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帮助他们顺利毕业。5月17日上午,朱文章校长还将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讲“复学第一课”,引导学生尽快调整好学习状态,厦门二院医生也将应邀作疫情防控知识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严密科学的防控就是最好的服务”,校党委林进川书记表示,疫情之下的校园生活有别于往日,学校将举全校之力,做到慎终如始,将各项疫情防控举措融入日常教学、工作、学习生活中,织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全力守护好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宣传部)

接站志愿者核查学生的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信息

组织上车前,志愿者为学生测量体温

学生乘坐接站专车抵达学校

学生出示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进行体温检测、刷卡后有序进校

学生领取应急口罩

学生公寓入口处设置醒目的一米间隔线标志,用围栏分隔进出通道

学生经过自动测温后进入公寓楼

学生领取“返校第一餐”爱心餐券

进入食堂需先洗手、测量体温

学生网上订餐,错峰排队取餐,保持一米间距

食堂不堂食,学生打包回宿舍分散用餐




校领导现场检查指导返校复学工作,看望返校学生和工作人员

学校招募243位返校复学教职工志愿者,进行岗前动员和培训




学校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举措,全面加强学生返校后的疫情防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