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与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新突破
发布华体会平台:2017-10-18阅读量:

□我校首次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并启动

□我校作为联合单位首次获批工信部2017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

近期,我校参与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实现了新突破:首次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并正式启动;作为联合单位首次成功获批工信部2017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标志着我校科研实力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

10月13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张厚安教授团队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和产业化重点专项项目“大尺寸高纯稀有金属制品制备技术”正式启动。该项目总经费532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2221万元。这是我校作为参与单位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据悉,该项目研究团队由包括我校在内的全国14家单位组成,张厚安教授作为我校负责人,参与了项目申请书、预算书和任务书的撰写,历经预审、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多个环节。项目于2017年8月由科技部正式立项,主要针对高端装备和微电子产业对大尺寸高纯稀有金属制品的需求,在研究大尺寸稀有金属烧结和形变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及精确调控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突破制备过程中杂质元素控制、大尺寸制品高温高压致密化、晶粒均匀性控制及高精度形变加工及精密制备等技术,开发大尺寸钨坩埚/钨管、钨板、钼板等稀有金属产品,形成年产1500吨高纯稀有金属制品工业化生产能力。

另据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通知,我校作为四家联合单位之一,首次成功获批2017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家电智能控制器绿色制造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该项目由陈水宣副教授团队负责,项目总投资达8200万元。该项目针对家居智能控制器生产过程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以节能、降耗、减排、标准化为建设目标,开展家电智能控制器关键工艺技术、自动化节能生产线改造、可循环包装工序及污染物绿色处理技术、家电智能控制器行业绿色效果评估等四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进一步彰显了我校科技创新能力,也为我校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起到了示范作用。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和综合改革的深入,学校坚持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出台了促进重大重点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成果产出等方面的相关措施,激发了学校教师从事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截至目前,2017年我校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其中面上项目5项,省内排名第9)和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4项(省内排名第6),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

链接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链接二: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

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的通知》,提出2016年至2018年,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重点解决机械、电子、食品、纺织、化工、家电等行业绿色设计能力不强、工艺流程绿色化覆盖度不高、上下游协作不充分等问题,支持企业组成联合体实施覆盖全部工艺流程和供需环节系统集成改造,促进制造业绿色升级,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科研处、产学融合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