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高考招生即将开始,为方便广大考生及家长进一步了解华体会平台,校园网主页开设招生季专栏,将陆续推介学校各二级学院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办学特色及办学成效等基本情况,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助力考生圆梦厦门理工。
一、学院概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设有环境工程、水务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3个本科专业,以及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福建省一流建设专业,2022年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水务工程专业位列“2022年中国大学水利类专业排名”(应用型)榜首,入选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A++行列;土木水利硕士点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80%具有高级职称,95%具有博士学位,47%具有海外学术背景,96%为双师双能型,拥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厦门市优秀教师、厦门市“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厦门市本土领军人才等省市人才8人。此外,学院聘请多名国内外院士、环境领域知名学者、企事业单位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

环境学院与万嘉清水(厦门)公司共建乡村振兴学院
二、教学科研
学院教学科研硬件设施较完善,拥有40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价值5000万元的专业实验仪器设备,建设有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9个科研平台。研究领域涉及环境污染控制、流域综合管理、能源系统规划、气候变化等,并形成了污水处理、饮水安全、海绵城市建设以及环境系统分析等特色方向。近五年,学院获国家及省部级项目90余项,共承担科研项目400余项,科研总经费5700余万元;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EI高水平学术论文近20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6项;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

专业实验室
三、人才培养
学生就业领域广,就业质量较高。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2%以上,参加研究生升学和公务员招考的报考率达70%,考研考博录取率居全校前列,一批优秀学生被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丹麦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等学府录取。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构建实践性、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和国际合作办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里贾纳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实习、科研和就业一体化的合作模式,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到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现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近90个,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学院积极承办各类会议,如第三届环境污染与治理国际学术会议( ICEPG 2023)、第三届资源与环境研究国际会议(ICRER2021)、第四届环境工程和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ESD2019)、第十届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ICEST2019)等,同时协办第四届海峡城市环境论坛、第九届青年地学论坛等,为学院师生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在教学方面,学院强化实践性和应用型教学环节,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学生学科竞赛获奖丰硕。近五年,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1项;省级金奖2项、银奖15项、铜奖8项。本科生发表双刊号期刊论文20篇,申请知识产权28项。

学生在第九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

学生获第十六届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学生在第八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

2024届研究生袁雨瑾考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

2023届研究生黄华翰(现为东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学院突出绿色育人,精心打造绿色文化,引导师生争做绿色先锋,如以“绿色低碳”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组建“厦门实践”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以“守护绿水青山,推动可持续发展”为服务宗旨,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学生争做“厦门实践”的宣传者和践行者。环保志愿服务2021年获得团中央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优秀团队案例”、福建省大中专学校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荣誉。

组织师生参加世界环境日活动

组织师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研学
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河小禹”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举办“百名学子百句心语对党说”主题活动
四、产学研融合
学院注重产学融合,党建赋能科研提升,组织骨干教师、党员教师积极为福建省、厦门市乃至全国的海绵城市建设与水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科研攻关;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研究,协助老师开展乡村振兴、海绵城市建设、水体污染防治、流域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科研与实践活动,助力厦门市生态治理现代化,多次被学习强国及省市等多家媒体报道。
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致力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与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解决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差,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实现垃圾渗滤液全量化无害处理。与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以及各区生态环境局等共同开展厦门市莲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等多项科技服务地方项目。完成厦门市水源地(北溪和莲花水库)水环境改善和安全饮用水消毒技术的研究,系统地为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质安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先后承接厦门市9条河流、3个湾湖及近900个小微水体定期巡查工作;与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工作贯彻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与厦门高新技术企业万嘉清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乡村振兴产业学院,致力于农村污染治理、乡村产业发展等产学研合作,将集美后溪镇许庄村原本贫瘠的撂荒地改造成为百亩水稻良田,解决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在厦门海沧雷公山设计出无动力人工生态床系统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让干净清澈的水回归大自然。联合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在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建设“LID新型沟渠净化污水及削减雨水面源污染与径流量示范工程”等,引导师生以实际行动争做地方环保事业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校领导带队赴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访企拓岗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