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十八)】影传学院:专业融合、产教协同 培养影视与传播全产业应用人才
发布华体会平台:2023-06-06阅读量: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为充分展示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成果,校园网主页推出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报道,重点报道各单位近年来在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特色举措、工作亮点和显著成效,籍此激励广大师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影视与传播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专业融合、产教协同,通过课程思政、学科竞赛、教研改革、校企合作等抓手,全面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立德铸魂,践行思教共融理念

影视与传播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鼓励教师把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红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及实践中。例如,制作“双语”合唱MV《明日歌》,庆祝建团百年;制作“红色家书”系列音频故事,讲述革命先辈和英雄的家书故事,让师生们感受一百年来革命先烈的炽热情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此外,学院还组织师生发挥专业优势,精心打造福建首个红色实地沉浸式互动剧场——厦门市翔安区锄山村“红色剧本”《云海深处》;为厦门市委宣传部创作导演制作建党100周年献礼曲《燃烧》。以上活动成果均获得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刊发、转载报道。此外,学院举办“百年风华正青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业汇演,以青春的声音向党告白,以赤子之心讴歌党的伟大成就。

学院师生合唱MV《明日歌》、制作的音频故事《红色家书》,

被人民网、全国高校思政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学院与国贸控股集团联合推出福建首个红色实地沉浸式互动剧场

——厦门市翔安区锄山村“红色剧本”《云海深处》

学院为厦门市委宣传部创作导演制作建党100周年献礼曲《燃烧》,

并在学习强国中登载

学院举办“百年风华正青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业汇演

同时,学院教师还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取得多项思政教育教学成果,包括福建省教育厅“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及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6项等。

争创一流,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影视与传播学院以培养影视与传播全产业应用人才为目标,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积极打造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不断提升专业质量与水平,夯实教育教学根基。目前,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在校友会高校排行榜应用型高校专业中排名第一;学院还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校级一流课程7门;拥有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0项,省级教改项目6项。

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此外,学院还积极贯彻新文科建设理念,以研促新,推进多项教研教改项目,推动学科专业内涵发展。学院现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批学风传承示范基地1个。系列项目是学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更为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沃土。

学院教师项目获批为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学院教师项目荣获2022年福建省教学成果奖

头雁领航,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影视与传播学院充分发挥各专业的特点,既强调精准定位又鼓励专业融合,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头雁领航效应初显。例如,以“毕业设计”项目驱动的网络与新媒体应用型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示范,带动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展以就业“场域”推动教学实践的播音主持全媒体沉浸式教学体系;表演专业开展以培养“名生”为中心的“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开展基于OBE人才培养模式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学体系设计等。

以赛代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影视与传播学院强调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与养成,鼓励支持青年教师以赛代训,磨炼教学基本功,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专业教改研究,提高教学综合素养。近年来,学院教师多次参与省级、校级教师教学相关竞赛并屡获佳绩。其中,获第六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及福建省教学新秀荣誉称号1人,校级各类教学赛事奖项5人。

学院教师参加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学院教师多次参与省级、校级教师教学相关竞赛,并屡获佳绩

持续深耕,扩大对外合作影响力

影视与传播学院持续深耕对台合作项目,每年举办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时尚艺术与传播”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邀请两岸相关高校传播领域的学者专家围绕新形势下传播载体的创新、新传播手段下的产学合作、时尚文创作品的生产传播等进行主题演讲与交流,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关注两岸交流传播与文化认同,以期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学院举办“时尚艺术与传播”高峰论坛

同时,学院吸纳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的国外交流与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交流活动,建立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其中,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共同探索联合办学新模式,签订新闻学本科“2+2”双学位项目;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建立校际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中英时尚创意营,在现有“3+1+1”模式的基础上推进“2+2”等更深层次的办学合作。

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共同探索联合办学新模式

学院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建立校际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学院还与俄罗斯电影集团、莫斯科电影学院、俄罗斯工业电影学院建立联系,构建中俄影视创作交流中心。2022年,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金砖”发展政策,学院与俄罗斯环球大学莫斯科电影学院携手主办“中俄影视传播论坛暨金砖影视产业人才培训系列讲座”,促进中俄影视产业的交流互动,推动金砖影视产业人才培训工作。该项工作成果被列入厦门金砖办工作简报第六期。

学院与俄罗斯电影集团、莫斯科电影学院、俄罗斯工业电影学院

构建中俄影视创作交流中心

学院与俄罗斯环球大学莫斯科电影学院携手主办

“中俄影视传播论坛暨金砖影视产业人才培训系列讲座”

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影视与传播学院倡导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各类高级别学科竞赛。近年来,影传师生在广告设计类、影视类、服装表演类、主持类、英语类、创新创业类等全国性或区域性、国际性大赛中多面开花、硕果累累。2019年以来,师生作品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350余项,其中国家级190多项、省级110多项。获奖项目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铜奖、省级金奖铜奖,第67届、72届世界小姐中国赛区总冠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银铜奖,全国大学生影视配音艺术节一、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有声阅读大赛短音频组一等奖,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全国金奖,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二、三等奖,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全国三等奖,福建大学生戏剧节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表演奖,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冠军、中国职业模特大赛全国亚军等。此外,学院立项并结题24个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2个、校级项目18个。

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斐然

学院现有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团队“文化传播学研究创新团队”、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福建未来媒体智库、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未来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网络视听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和省级实验室。学院实验中心集教学、研究、实训为一体,占地面积逾3000平方米,实验设备超过400台套,总值超过2500万元。

未来,影视与传播学院将继续坚持探索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致力建立政产学研联盟,拓展多元资源,创新“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以“项目嵌入”为培养机制,推进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促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校评建办、党委宣传部、影视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