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十三)】外国语学院:“四个推进“提升内涵,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发布华体会平台:2023-05-19阅读量: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为充分展示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成果,校园网主页推出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报道,重点报道各单位近年来在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特色举措、工作亮点和显著成效,籍此激励广大师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密围绕学校“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工作部署,着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成效,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语言人才,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方面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外国语学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体现“课程思政、五育融合、产出导向”,采用“理解当代中国”《演讲教程》、《读写教程》、《汉英翻译教程》作为专业课主教材,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英文版)融入英语阅读类课程教学,产生了一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成果:2022年,《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获批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王朝晖教授获评福建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中国古代文学》入选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汉英笔译基础2》《基础日语1》《日本文化研究》《大学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概论》等课程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了《“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全国性虚拟教研室,定期开展“三进”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与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赛,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力提升了思政育人成效。

举办“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赛

“理解当代中国”教材“三进”教学工作推进会

王朝晖教授讲授《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

林竞老师获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依托教学质量工程,推进“新文科”专业建设

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结合《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和“新文科”建设等指导思想,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院英语专业于2022年成功获评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平台,积极建设各类一流课程、教改项目,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平台赋能、项目驱动、赛教融合”三位一体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汉语+国际+教育”、四课联动、育德为先:华体会平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莎士比亚戏剧教学与实践》《“以学生为本,为地方服务”——基于语言景观的语言学类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等教学项目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获批福建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社会语言学》获批福建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人工智能翻译译后编辑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获批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外语专业产教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获批福建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协同育人

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地方能力,外国语学院持续加强校企合作教育,与福建亿学教育科技集团、厦门精艺达科技公司、厦门中语智汇科技公司、厦门中学西渐科技公司等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目前,学院校企协同育人单位已达22家。依托这些校企协同育人单位,学院积极开展实习实践教学活动,聘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开设讲座,申报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和创新实验班。与实践基地联合申报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构建》《新文科背景下英语类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基于产业需求的商务日语语料库建设与课程实践研究》等项目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外语+’TikTok跨境电商人才孵化创新班”“金砖国家商贸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自媒体视阈下跨文化传播创新实验班”“创青春——双减背景下外语类学生师资育成模式构建”等项目获得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验班项目立项。

学院领导班子带头开展访企拓岗,持续加强校企合作

聘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开设讲座 英语专业学生在实习基地

强化赛教融合,推进育人质量提升

外国语学院始终重视学科竞赛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安排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创新学科竞赛辅导方式,强化过程训练,做好培优拔尖工作,努力提升学科竞赛水平,通过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学院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在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一届“外教社杯”福建省跨文化能力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佳绩;在第十一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东部赛区半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在翻译界最具影响力、最具公信力的国家级学科竞赛“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学生累计获奖62项,包括一等奖(最高奖项)3项、二等奖13项;2020、2021、2022年,连续三年获得英译汉组全国最高奖项;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等各项竞赛,获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18年“创青春”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优秀奖。

人民网、《厦门日报》报道外院学子在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获奖情况

外院学子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教社杯”

福建省跨文化能力大赛等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

筑牢思想根基,推进实践育人新延伸

外国语学院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专业学习和课外实践中,切实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如学院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与青年大学习,通过开展“建团百年正风华,踔厉奋发向未来”“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认真落实学校“阳光雨露计划”,立足学校“温情三部曲”“素质养成主题周”“周末文化集市”等精品活动,结合学生专业、兴趣特长开展“品书香·享悦读”系列书香活动,开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中外文朗诵会、一书一世界手账征集、读书沙龙、社团学习竞赛活动等,凝聚青春奋进力量;充分利用专业特色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传统文化进学校”“陈嘉庚纪念馆讲解”等弘扬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与集美区东宅村挂钩对接,共建“青年志愿实践基地”,将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传统文化主题融入英语教学,开展支教助学“留守儿童”活动,推动“爱心厦门”在农村延伸。近年来,学院“弘扬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队2次获评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并被推荐申报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团市委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名同学获省级优秀个人荣誉称号,1名老师获评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

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团日活动 学生在陈嘉庚纪念馆担任讲解志愿者

集美区东宅村开展德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赴集美区东宅村开展传统文化课程教学

(校评建办、党委宣传部、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