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五)】光电学院:强“芯”筑梦深化产教融合,多措并举培养集成电路人才
发布华体会平台:2023-04-18阅读量: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我校即将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是对我校近年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检验。为充分展示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成果,校园网主页推出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报道,重点报道各单位近年来在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特色举措、工作亮点和显著成效,籍此激励广大师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2年,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录制的视频课程《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CMOS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在网易云课堂等平台一经发布。很快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院采用,并作为硕士生视频课程使用。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开设的专业课程被中科大“看中”,这并不是偶然。

近年来,集成电路作为国家经济竞争的重要砝码,成为国际化竞争最激烈、全球资源流动和配置最彻底的产业之一, 厦门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聚焦中国“芯”,积极呼应地方发展和产业需求,主动与厦门集成电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微电子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综合水平,努力培养能真正为集成电路企业所用、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才。

紧扣产业链调整人才培养课程架构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初期,光电学院在与厦门集成电路企业对接时发现,学院实际教学效果与“高质量全覆盖的工程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对此,学院高度重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课程架构,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比例,扩展实践类型,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经过多年的坚持与努力,该专业学生工程能力与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呼应集成电路产业需求,结合产业界发展趋势和标准流程,建立了完备的微电子制造、设计课程体系,桥接了微电子专业与电子、通信、电磁场等相关专业的知识渠道,构建起多学科融合、互补的课程知识体系。专业教师通过各课程知识点的链接,打破课程壁垒,打通理论与实践,消除专业的隔阂,链接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增强多专业课交叉的意识,培养在多课程构架的完整专业空间内观察、思考、实践的习惯。

学院教师录制的视频课程被中科大等高校采用

多课程构架的完整专业空间

以工程师视角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针对学生高水平实践活动的受众面、工程能力深入度、自学迭代能力不足等情况,光电学院引入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教师视角,与进行规划、分析、学习、实施的学生视角结合迭代的项目制实践培养体系,融合多方实践培养平台,构建创新产业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多年来,学院主动关注、精准对接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促进产业资源共享与互补。在集成电路制造方面,学院与母公司为全球前三的晶圆代工厂联电的联芯联合成立“微电子学院”,与国内最大的砷化镓射频芯片供应商三安集成、国内功率IDM龙头企业士兰等达成校企合作;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合作的企业包括国内最大的视频监控芯片供应商星宸、全球前三的智能手机处理器供应商紫光展锐、国内光通信芯片龙头企业优迅以及凌阳华芯等;在设备及材料方面,与国内最大最先进独立光罩厂美日丰创、鑫天虹、芯米等都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共育共用的伙伴关系。针对大学四年级这一培养时期,光电学院还特别启用以工程项目为牵引的“快速带入工程化”教学模式,促进科教融合、多学科交叉,提高工程教学质量。同时,与企业共同探索“专班式”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定制化人才,为进一步推动厦门市集成电路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微电子学院”揭牌成立

“国际工业物联网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2年,光电学院认真落实学校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主动服务厦门发展年”专项行动,学院领导带队走访了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园、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厦门美亚柏科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龙辉芯股份有限公式等近30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工作,和天马微电子、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龙辉芯物联网有限公司、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增立林科技、天马微、柏科智能、光莆股份等厦门龙头企业研究生实习基地,围绕科技创新、就业与培训、管理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互利共赢。

南京理工大学厦门数字信息研究院落户我校

强化“竞赛制”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光电学院积极推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竞赛制”创新教育实践,结合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环节,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研,进阶式提高学生在产业型项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以赛促教”,即助推课程建设,强化竞赛与教学融合,自上而下搭建专业课程实践教育体系,设置与竞赛相关实践项目,依据课程分类分解实践模块,加强课程之间的互融,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赛促练”,即建立“立体式”课外实训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建设创新实验室,制定课外培训计划,搭建了立体化的课外实训体系;“以赛促研”,即推进教研、科研团队建设,依托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以及科研提升,共建师资团队和学生社团,打造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参与”的产教研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团队。

学院积极推动“竞赛制”创新教育实践

部分专业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此外,光电学院还建立了一套“工程贯穿式”培养方案及相应的教学内容执行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架构构建”“全局视角”“预测推演”“合理规划”“自学迭代”等重要能力,扩大了高水平实践活动的学生受众面,达到“授之以渔”的长期目标。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实践,光电学院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参加高层次实践活动(纵向及横向项目)的人数显著增加,学生设计实现的电路模块和电子系统应用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横向项目中。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学生获得包括国家级、省部级一等奖在内的奖项共30余项100余人次。在“炬火种、燃新薪”厦门火炬高新区高校专业新星挑战赛中,光电学院微电子专业学生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的殊荣。2017年以来,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培养五届微电子专业学生约44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考取研究生占比逐年升高——2022届本科生考取率超30%,部分学生考取“211”及以上院校研究生继续深造。2023年,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招录的集成电路方向研究生一志愿上线率为208%。(校评建办、党委宣传部、光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