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一)】电气学院:“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双轮驱动 奋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发布华体会平台:2023-04-07阅读量: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我校即将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是对我校近年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检验。为充分展示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成果,校园网主页将陆续刊登“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报道,重点报道各单位近年来在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特色举措、工作亮点和显著成效,籍此激励广大师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坚持“以本为本”、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充分发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轮驱动作用,突出质量意识,壮大特色优势,聚焦聚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 多维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生态

电气学院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学校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目标,全面树立办一流本科教育的先进理念,以专业和课程为核心,多维度统筹完善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策略,营造一流本科教育良好生态环境,使一流本科教育逐步内化为学院师生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学院合力推进与学科性专业学会、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深度交流,在教育部电气类教指委和自动化类教指委主办的教学改革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分会、华东区域自动化类专业建设交流会、福建省应用型本科先进制造专业类教育联盟、“控制理论”国家一流课程研讨会上,与浙江大学、三明学院等高校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经验讲座,获得专家和同行广泛肯定,产生了良好的推广示范效应。

电气学院院长徐敏教授在华东区域自动化专业类建设交流会上发言

学院副院长郑雪钦教授在教指委论坛上分享专业建设经验

强化内涵建设 多措推进一流专业整体提升

学院主动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厦门产业急需的专业,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对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扎实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综合评价,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福建省首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2个专业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人工智能新专业已完成新专业学士学位授权工作,2022年首次招收本科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认证

人工智能专业学士学位授权审核会

强化示范引领 多方合力一流课程共建共享

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牵引,通过整体规划、分层设计、典型示范、系统实施,建立以示范性课程为牵引的一流课程群,形成了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在内的网状结构一流课程体系;强化示范课程引领,发挥专业群课程协同效应,建立了实施性强、移植性佳的“标准化”专业群课程教学模式;以“标准化+特色差异化”构建原则,实现了跨课程、跨专业、跨学科推广,形成了由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多层级多梯队的一流金课。

学院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认定数量在福建省内各高校电气类、自动化类专业中遥遥领先,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参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实现了国家级课程突破;获省级一流课程9门,校级10门,院级8门;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项。

《现代控制理论》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强化精耕细作 多点联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累计获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6项;承担了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指委面上项目;成为教育部全国控制理论类课程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类专业控制理论‘金课’建设与实践研究”获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图为结题证书。

学院获福建省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一等奖1项,教学模式入选全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典型教学案例;获福建省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项;获福建省第十一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出版应用型特色教材8部;论文“应用型地方院校电气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评为优秀参会论文;“福建省应用型本科‘先进制造’专业类教学联盟建设与实践”成功入选《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典型案例汇编》。教师在学校及福建省教学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获第五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一等奖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能手”1人,获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奖项9人。

学院教师田洪获第五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一等奖

强化深度融合 多元跨界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学院把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脉搏,坚持以社会需求和服务厦门为导向,积极面向电力电器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通过“联—聚—整—创”等途径,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平台、跨界的多元协同育人教学体系和工作模式,持续推进好专业、好师资、好课程、好课堂、好教材、好实验室一体化建设。

“联”接优秀主体,与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许继(厦门)智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中骏智能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厦门)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营造协同育人环境。

“聚”集优质资源,汇聚院内外、政校企业以及教师、课程、实践等优质资源,邀请原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智能电网委员会副秘书长游一民教授、原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天友教授等行业知名人士加盟学院,完善“宏发电力电器与智能控制产业学院”等深度合作机制,奠定育人基础。

校企共建“宏发电力电器与智能控制产业学院”

学院积极“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一流课程建设中融入校企协作科研成果,实现教学、科研、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育人内核。

“创”建特色优势,统筹线上线下资源,强化共享带动,构建教学创新实践校内平台,建立“智能车创新”“嵌入式暨智能互联”“微电网与电力电子技术”等特色创新工作室,营造创新实践环境,助力学生成长,为学科专业建设打造特色优势。

高压电器试验检测中心(目前中国高校电压等级最高的高压中心)

智能车创新工作室 嵌入式暨智能互联工作室

微电网与电力电子创新工作室 机器人创新工作室

图为学院特色创新工作室

近四年来,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勤勉务实、敢于创新,具有“三高一好”的典型特征,即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考研录取率高、社会评价好。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96%,专业相关度超97%,毕业五年后就业相关度超70%,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2022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27.6%。毕业生受到众多知名企业青睐,ABB、施耐德电气、宏发股份、许继集团等龙头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给予高度肯定。校评建办、党委宣传部、电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