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影视与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师生赴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招坑村南海中学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振兴新农村”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围绕红色文化教育主题,为当地乡村儿童开设了7门特色课程,以及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学习党的历史,热爱祖国,立志成才。
讲述党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志愿者们为村里的孩子们讲述“半条被子”“半截皮带”等红色故事。环境学院组织学生参观有“毛主席批语之乡”之称的仙都镇先锋村党史学习馆,聆听了《渡江侦察记》中原型人物的故事;在先锋村家风馆中,同学们聆听管理员的讲解,了解中国传统优秀家训家风。在仙都镇招坑村,曾在该村挂职第一书记的我校陈少杰老师带领师生们看望慰问了老党员唐木生和老村支书林文佑。学生志愿者们还来到招坑村的应届高考生家中,详细宣讲了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和我校在勤工俭学、入学绿色通道等方面的资助信息,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条件,资助标准以及办理流程等。
开设文艺课程 丰富暑期生活
影传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当地小朋友们开设了手工、绘画、朗诵、音乐、舞蹈、形体走秀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课程,激发了孩子们对文艺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艺术文化修养。
在手工和绘画课上,志愿者们耐心讲解示范,带着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流体熊和纸盘面具,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手工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来自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学们带领小朋友们学习自我介绍、口部操、速度绕口令以及诗歌朗诵等课程,有效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音乐课堂上,音乐组的同学们将流行歌曲《送你一朵小红花》《稻香》与手势舞结合教学,校园里不时响起孩子们童真欢快的歌声;舞蹈组的志愿者们细心地讲解舞蹈动作、矫正姿势、排列队形,仅用了四堂课便让二十多个小朋友能伴着音乐跳起了整齐的舞蹈;在形体课上,志愿者们从最简单的站姿训练开始,耐心指导孩子们端正坐姿、挺拔站姿,走出自信、从容的步伐。
趣味数学课启蒙数理思维
数统学院的志愿者们将有趣的数学课堂带到了乡村学校,他们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主题课中,以多个奇妙的小现象引入,引导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妙用,体验数学思维之美,启发孩子们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现有趣的数学现象。大学生志愿者还通过几组数字,讲述党的历史与国家发展变化,用数字感知党和新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青春心向党,赋能新乡村。本次“三下乡”主题实践活动为当地中小学生带来了一个特别的暑假,引导孩子们充分汲取红色精神和智慧力量,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获得当地政府及村民的高度肯定及赞扬,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我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初心使命转化为行动自觉,为乡村振兴、服务社会注入厦理学子的青春力量。(影视与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团委)


志愿者在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志愿者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参观家风馆

师生们慰问老党员

志愿者们宣讲学生资助政策